首页 > > 58

不良資產證券化擴圍 釋放銀行流動性 嚴防轉出毒資產

2017-04-19
来源:香港商报

  

  據上證報消息,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已擴圍,包括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個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入圍試點。專家表示,現階段銀行去杠桿任務比較重,人行又準備收緊貨幣,銀行流動性風險也將提升。在這個階段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的試點,是正當其時。過去,中國對於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監管過於嚴厲,實際上這方面的空間還有很大。當然,監管層應當明確,銀行與機構絕不能利用不良資產證券化來「甩包袱」。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實習記者 施美
 
  曾因風險遭嚴厲監管
 
  不良資產證券化在中國可謂一波三折。從最初的試點到叫停,再到2016年重啟,再到今年的試點擴圍,這表現出隨著時代的發展,金融監管層在監管態度上出現了變化。財經評論人余豐慧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現階段,銀行去杠桿任務比較重,人行又準備收緊貨幣,銀行流動性風險也將提升。在這個階段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可見目的性是比較強的,也是正當其時。
 
  過去,不良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實踐並不太好,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余豐慧認為,主要原因是監管層對風險的恐懼。因為如果資產一旦形成不良,銀行無法處理,那把它弄到債券市場,甚至包裝一下做成證券化的產品在二級市場銷售,這就等於是銀行轉嫁了風險,從機構到個人層層傳遞,如果搞不好就是次按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從根源上說,就是資產證券化所造成的。另外,中國害怕銀行「卸膊」。有些貸款,銀行努力一下還是有可能收回的,一旦資產證券化,銀行內部的約束機制就變弱,很多能夠收回的資產,銀行都拿去二級市場銷售,這樣也會積累風險。由於監管嚴厲,住房貸款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優質資產,監管層曾禁止將它證券化。而住房貸款的證券化正是銀行所希望放開的。因為住房貸款的期限很長,動輒二三十年,犧牲了大量流動性,所以銀行最願意將住房貸款證券化,以收回流動性。
 
  適度放開盤活流動性
 
  人行數據,截至2016年末,共發行14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156億元,涉及不良資產本金461億,基礎資產涵蓋公司不良、個人消費不良、個人經營性不良、個人住房不良等類型。可見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之後,已經較之前放開很多。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將資產證券化實際上是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一些資產在銀行手上,由於監管與銀行體系等特殊業務的要求無法盤活,而在資產管理的「高手」手上,卻能夠盤活,銀行也能解決困境。這就是國家所期待的,通過金融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不是社會大眾認為,國家允許將有毒的不良資產打包並進行證券化。已經無可回收的有毒資產絕對不能進行資產債券化,僵屍企業也需要清理,國家也決不允許。
 
  余豐慧認為,不良資產證券化確實存在風險,但也並非那麼可怕。現在來看美國的次按危機,可以看到美國的處理還是比較得當的。美國銀行的住房貸款佔比較高,流動性變得十分困難,所以政府為了鼓勵銀行繼續支持個人住房貸款,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通過機構注入資金,將銀行的住房貸款買過來,再拿到市場上去賣,盤活了銀行的流動性,可以繼續支持住房貸款。中國政府過去在這方面太慎重,使得銀行對於資產證券化積極性大大降低。好的資產,銀行根本不願意出售,不良資產則有轉讓風險的嫌疑,像住房貸款這樣的長期貸款,卻不被允許證券化。過去監管太死板,應該適度放開。
 
  明確資產證券化目的
 
  關於銀行轉嫁風險,余豐慧認為,這樣的顧慮確實可以理解。所以銀行也好,監管層也好,最應該做的是明確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目的。
 
  余豐慧表示,收回無望的貸款絕對是不能證券化的,而應該是銀行解決流動性問題。仍以住房貸款為例,現階段這種資產是有買家的,銀行出售住房貸款,並非沒有收益,因為回收了流動性,可以繼續貸款,獲得收益。像產能過剩形成的不良資產,不僅難以出售,即使出售出去,還會容易造成風險。所以,不良資產證券化,不能有「甩包袱」的心態。最理想的情況,不良資產證券化不應作為銀行處理不良貸款的途徑,而是解決流動性的途徑。
 
  孫立堅認為,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監管層需要做好監管,用心審查金融機構的資質。確保銀行能將還能挽救的不良資產放在專業機構的手中,讓金融創新變成好的結果。如果一些資質不夠或居心叵測的機構將不良資產拿到手中,不改變其屬性,甚至將不良資產轉變為有毒資產騙取大眾來買單,造成金融創新濫用,那將上演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一場變質的遊戲,那麼金融創新會走上不歸路。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