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教室變KTV”是怎樣的荒誕劇

2017-04-27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中國紀檢監察報》一則報道中的細節引發頗多關注:湖南省寧鄉縣虎山特殊教育學校為招待上級領導,將活動教室臨時改成唱歌場所,還讓年輕老師陪唱陪舞,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有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該縣要求各單位以虎山學校為反面典型進行警示教育。

  “教室改KTV,讓年輕老師陪唱陪舞”——這一細節被不少網友迅速捕捉,還被不少網站做成了新聞標題。這不是網友眼尖,實在是這太有“想象力”,荒誕到了一定程度,令人過目難忘。

  事發學校是一所面向殘疾少年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據其官網介紹,現有3類殘疾學生近百人,有8個教學班、24名教職員工。學校招收6至14周歲殘疾兒童,提供九年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由此,荒誕的畫面感油然而生:一邊是需要救助的殘疾兒童,一邊是上級領導和年輕老師的鶯歌燕舞。如此場景,如此作為,這所學校如何下得去手?

  這所學校向上級領導獻媚,是“自選動作”,還是不得不為,也是頗值得細究的。來到這裏的上級領導,對於這樣的荒唐舉動,是坦然笑納,還是嚴詞拒絕,抑或是盛情難卻、半推半就?上級領導對該學校狀況當有相當了解,他們在教室KTV裏,又是如何張得開嘴的?

  俄國作家果戈理曾寫過一部諷刺劇作《欽差大臣》,一個“山寨”的所謂欽差大臣來到俄國的某個小城市,引發了當地各色人等百般無恥的獻媚。如今對照新聞,可真有一拍即合之感。劇作是虛構的,新聞事件卻是實際發生的。這件事提醒我們,即便在反腐高壓下,作風腐化也可能以種種奇形怪狀展現出來,作風建設遠沒有到可以歇口氣的時候。

  不知道上級領導到該學校去,是何種名義,調研還是檢查?當學校以荒誕的形式來應付上級,是否意味著這種檢查、調研本身也淪為形式主義?事實上,類似事件曾發生過。2016年有媒體曝出,湖北孝感大悟縣金山中學安排100多名學生“配合”老師完成了一場貧困生補貼發放“儀式”:學生在配合進行拍照、簽字等程序後,將補助金原物奉還。據說,其目的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如果檢查、調研可以異化為唱唱歌、跳跳舞、看看照片,那就應該從制度層面思索,怎樣形成對檢查的檢查。檢查、調研之所以變成作威作福,其症結當在上級單位對評價話語的壟斷,三言兩語就可褒之上天或貶之入地,下級單位則可借獻媚、討好來掩蓋問題。缺乏監督與多向度評價,那么少數單位面對上級檢查時無所不用其極,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此,唯有制度網格密不透風且處處帶電,“教室改KTV,讓年輕老師陪唱陪舞”這樣的荒誕劇才不會上演。

        作者:易之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