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人行縮表折射決策轉向

2017-04-29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再創兩年新高,Shibor連續第八天全線上漲。令人擔憂近期決策層加強金融監管、人行縮表是否帶來連鎖反應,引發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市場關注,此輪流動性緊張會否持續?人行縮表是否意味著決策層經濟治理思路的重大轉變?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人行縮表波及流動性

  昨日,隔夜Shibor上漲2.70個基點,報2.8190%,再度刷新2015年4月來新高;7天Shibor上漲2.50個基點,報2.8699%;3個月Shibor上漲0.57個基點,報4.2974%。

  銀行間回購利率是銀行間流動性的主要指征,這一指標的上漲意味著市場上流動性趨緊。事實上,為應對流動性緊張狀況,截至4月24日,人行本月累計向銀行體系注入1340億元流動性,市場人士分析,如果要阻止Shibor進一步飆升,就需要注入大量流動性。

  然而,昨日人行並未能向市場額外輸出流動性。一方面,人行進行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另一方面,人行公開市場昨日有800億逆回購到期。因此昨日人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是零投放、零回籠。

  令市場關注的是,此輪流動性緊張背後原因何在,會否持續?不少市場人士自然將之與近期內地金融去杠杆,以及人行縮減資產負債表聯繫起來。先是剛剛履新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以重典去杠杆,先後以八道金牌禁令整飭金融亂象,一時間市場風聲鶴唳。

  另一件令市場人士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就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縮減資產負債表尚停留在口頭之際,人行已率先展開實質性的縮表行動。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人行資產負債表持續收縮,從1月末到3月末短短兩個月時間,人行資產負債表收縮1.1萬億,降幅達3%。

  縮表動作始於兩年前

  事實上,人行縮表行動早已是進行時。早在2015年2月至2015年末,人行總資產收縮了2.76萬億元,其中外匯佔款絕對額淨減少2.15萬億元,佔比達到了78%。

  人行先後創立了MLF、SLF、PSL等新型流動性工具,並於2015年四季度啟動了「穩健略偏寬鬆」貨幣政策,同時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流動性投放的力度。

  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人行總資產規模由31.8萬億元擴張至34.8萬億元,增加了3萬億元。在此期間人行通過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淨投放規模為2.05萬億元,MLF餘額增加了2.907萬億元,PSL餘額增加了1.0257萬億元,SLF餘額增加了345億元,四者累計規模為6萬億元左右。同期,人行總資產中外匯佔款淨下降了3.12萬億元,前四者的增加額在抵消外匯佔款減少額,與人行總資產擴張額3萬億元大體相當。

  進入2017年後,隨著人行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實施,今年2月和3月,人行總資產由1月末的34.8萬億元下降到33.7萬億元,人行縮表規模大約為1.1萬億元。此外,人行在MLF、PSL、SLF等流動性工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去杠杆乃當務之急

  人行縮表再現,這對市場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否會導致超額準備金同步減少,從而令銀行間錢荒再現?

  有分析師認為,與美聯儲縮表不同,人行縮表並不是依據貨幣政策取向,縮表與貨幣政策鬆緊以及銀行間流動性並無直接關係。

  事實上,人行縮表在很大程度上乃被動之舉。一方面,金融危機後,中國4萬億刺激政策帶來貨幣超發的後遺症;另一方面,外匯佔款向來是中國貨幣發行的一個主要渠道,外貿順差與海外直接投資帶來的大量外匯,一方面帶來中國巨量的外匯儲備,另一方面則引發人民幣的巨量超發。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後中國的貨幣供應量遠超危機的肇始者美國,由此造成中國的資產負債表不斷膨脹。而隨著中國外貿出口形勢的惡化,外匯儲備持續下滑,外匯佔款的萎縮引發人行資產負債表被動縮減,銀行間拆借利率接連推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超發除了推高資產泡沫,亦將引發國民真實財富的縮水,去杠杆成為決策當務之急。2016年中國GDP總量為77萬億人民幣(折合為11萬億美元),按照「十三五」規劃設定的每年經濟增長6.5%計算,到2020年中國經濟翻一番,GDP總量將是92萬億人民幣,但如果中國不控制好M2增速,貨幣持續超發,人民幣無可避免會持續貶值,那麼到2020年中國92萬億人民幣的GDP總量,極有可能不足11萬億美元,這顯然不是決策層與普通百姓所願樂見的情形。

  幣策回歸實體是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行縮表亦不乏主動之舉,其背後意折射出決策層經濟治理思路的重大轉向:即從過往為保增長而不惜代價擴張信貸的政策邏輯,轉變為更加尊重經濟規律,遵循經濟的內在邏輯,不惜以去泡沫、去杠杆的方式,讓經濟真正回歸實體。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金融給出的最新定調,可視作對當下金融監管重拳行動的最好注腳。

  金融去杠杆,讓經濟回歸實體,而非在金融內部或衍生體系內畸型生存、空轉套利,最高決策層已前所未有地指明了方向。凡此種種預示,中國貨幣政策的拐點或將到來。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