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女性尊嚴 來自奮斗

2017-05-15
来源:香港商报

  「電影中必須出現至少2名女演員,而且她們必須有名字;這些女演員之間必須有對話;對話主題不能只涉及男性」——這3條被稱作「貝氏測試」的標準,看似門坎不高,但事實上,無論是在提出這條標準的瑞典還是主流的美國大片,80%的電影都無法達到。相反,如果將這三條標準中的「女」換成「男」,則幾乎所有電影在開場五分鐘后就達標了。驚人的細節背后,顯示的是男女不平等的潜移默化,已到了讓很多人熟視無睹的程度。

  同樣的道理,《一桌沒有姑娘的飯局,還能叫吃飯嗎》這篇微信上廣為流傳的爆款,看似談的是姑娘,卻根本同女性沒有任何關系。有的,只有一群中年男人自以為是的「中國式飯局」和字里行間瀰漫著的荷爾蒙味道。縱觀全篇,全無任何一位鮮活的女性形象,唯一的一段對話仍是在兩個男人之間:「我問大佬:你覺得這姑娘如何?大佬悵然若失,沉吟良久,緩緩吐出兩個字:我操」。而姑娘,則是老男人飯局里隨叫隨到的「一道菜」,是餐間點綴。說白了,這種所謂「中國式飯局」中的姑娘,正如文中所寫的是,「此間不可缺花瓶,當然也不能遍地是花瓶」。

  女性自我物化加劇

  在女性意識不斷甦醒的當今中國,對女性如此赤裸裸的物化,也難怪此文被無數人「吊打」。但誰又能夠否認,這不是所謂「中國式飯局」中最為通行的「潜規則」呢?事實上,這確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全球性別平等指數上排名僅99位的中國,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著許許多多在男性主導下的規則設定;而在權力、資本的助推之下,不少女性也被動或主動的加入到「自我物化」的過程當中,自願成為雄性規則控制下的配角——「網紅臉」「A4腰」的流行,正是女性不斷加入這一趨勢的明證。

  但這樣的「速成」之路,終究是以放弃女性自身地位為代價的。在此,不由得想起張幼儀的故事:被徐志摩嫌弃為「鄉下的土包子」「醜媳婦」的張幼儀,在被徐志摩狠心拋弃后,沒有選擇沉淪和哀傷,也未去「整容」和「塑型」,而是遠赴德國學習幼兒教育,回國后在上海經營起時裝公司,并擔任上海女子儲蓄銀行副總裁。離婚后的徐志摩對她刮目相看,赞她「是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歸根結底,女性的尊嚴,不是來自於飯局,而是來自於奮斗和爭取。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