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以開放心態探討加快住宅土地供應

2017-05-18
来源:香港商報

  房協應政府邀請,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的可行性,包括元朗大欖郊野公園及沙田水泉澳恏東南方兩個試點。香港現時可用土地短缺,房屋問題嚴重,加多、加快住宅土地供應,才能在短中期內緩解公眾住屋難題,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將生態價值不高、鄰近有基建及社區配套、開發成本較便宜和時間較短等條件的郊野公園用地,改劃作房屋用途,不失為一項可考慮的選擇。惟社會對覓地建屋的安排,意見紛紛,莫衷一是,部分人甚至連討論也不容許,無疑令房屋問題死結難解。故此,要令土地供應增加有所進展,各方實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探討,作出取舍抉擇,朝着解決問題的方向推進,而不能只否定不建設,以至一事無成。

  梁振英政府積極覓地建屋,從曾被形容是「見縫插針」、「盲搶地」足可看出,可惜本港房屋供不應求,乃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遠水難救近火,因此就算再怎麼「加辣」,整體市况不跌反升,樓價一飆再飆;一般市民申請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達到4.7年,再創歷史新高;可用土地依然短缺,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公營房屋占28萬,但已覓得的土地尚欠4.4萬個單位,缺口進一步擴大。而根據估算,本港長遠尚欠的1200公頃用地,要想追回落后,增加供應是必由之路。

  有效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方法,一是盤活存量。例如舊區重建、利用棕地建屋、活化工廈、增加發展密度、改劃土地用途等,規劃署昨公布183間空置校舍用地,建議其中18幅改作住宅用途,包括中西區、柴灣工業城、深水桋等市區用地,即是善用土地的可行方法;二是拓展增量。包括發展新市鎮,維港以外填海,釋出小部分郊野公園用地等,都應在可討論之列。單以改劃部分郊野公園土地來說,本港的土地面積有1108平方公里,用於住宅的土地只約占7%,當中有3%用作鄉村屋發展,真正供市民作住屋用途的只有4%。郊野公園土地則占香港總面積超過38%,將邊緣地塊改作住屋用途,相信可以短時間內緩解現有可用土地嚴重不足的問題。

  香港尋找住宅土地供應的來源很多,關鍵是要解放思想。中大3月份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政府如何覓地建屋的意見分歧,預見政府未來覓地建屋將會遇到不少困難,即指出了問題所在。事實上,無論是研究填海、還是郊野公園開發,社會上都爭議很大,某種程度上甚至成為一種政治禁忌,不是被扣上破壞大自然、毀滅海洋生物的大帽子,就是被炮轟是「思想癌細胞」,想一下都是「罪大惡極」。這里不能碰,那里不能動,極端者或訴諸司法覆核,無疑令拓地難度成倍增加,影響建屋進度。弔詭的是,反對者只管反對,卻不願共同討論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促進住宅供應,如此既希望滿足房屋需求,又反對拓地建宅,天下豈有這等好事?

  公眾最終還需面對現實,以建設性態度權衡得失利弊,在覓地建屋上取得共識,否則房屋問題將永無解決之日。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