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商报聚焦】港府拓地尋尋覓覓 空置校舍能起樓乎?

2017-05-18
来源:香港商报

  沙田水泉澳邨毗鄰馬鞍山郊野公園,港府正在研究於公園邊陲地帶興建房屋。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黃雪峰報道:香港樓價屢創新高下,特區政府雖推出多項政策助力市民置業,惟成效因土地供應不足而大受影響。昨日,政府委託房協以兩幅分別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及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土地為試點,研究興建房屋的可行性。房協預料,2019年可提交顧問報告,政府其后會再推行諮詢。對此,社會各界均表示歡迎。另外,曾多次被批未善用空置校舍土地的港府,如今終有所行動:規劃署昨公布,業已完成183幅空置校舍用途檢討,當中18幅全部或部分建議可改變為住宅用途,其中不乏市區靚地。

  2幅郊野公園邊地逾40公頃

  特首梁振英早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應該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昨日,特區政府委託房協就2幅土地進行研究,選址包括元朗大欖郊野公園近隧道收費廣場以西,以及馬鞍山郊野公園沙田水泉澳恏旁的郊野公園範圍。

  據悉,此2幅土地面積均為約20餘公頃,且均具備基本的交通網絡和基建配套,鄰近地區有不同類型的房屋發展。正因如此,適合被納入作研究試點。而研究就包括:選址地段的生態價值及公眾享用價值、發展對郊野公園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發展可行性及土地發展潛力等。

  政府發言人表示,如果政府日后決定發展有關土地,會與房協進一步商討房協如何參與及可能擔當的角色,以及所適用的法定和行政程序及規定。有關研究旨在提供客觀分析,讓社會可進行理性討論。政府樂意向房協提供相關技術數據及其他資料,但不應被視為政府以任何形式影響或繞過適用的法定程序,包括《郊野公園條例》、《城市規劃條例》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有關條文及相關法定機構的決定。

  房協:研究不涉及政治考慮

  房協行政總裁黃杰龍表示,作為政府緊密合作夥伴,房協一向致力於配合其房屋政策及目標,并擔當房屋實驗室的角色,就不同類型房屋發展包括長者住屋進行可行性研究,協助解決市民住屋問題。他透露。房協曾考慮過4至5個選址,現時選定的2個選址有基本交通配套,鄰近亦有房屋建設。

  黃杰龍指,香港郊野公園面積已增加約6%,由過往逾4.1萬公頃增至逾4.3萬公頃,「現時的研究範圍只涉及其中一小部分」。被問到為何不是由政府主動研究或由房委會進行,他回應稱這研究很有意義,重申當中不涉及政治任務或政治考慮。

  房協今年下半年將會進行招標,預料2019年可提交顧問報告,第一階段涉及研究費數百萬,最終或會過千萬。房協主席鄔滿海介紹,對生態影響將會是研究重要考慮,今次會先經過數個月初步研究,然后再進行經歷一年四季的詳細生態研究。

  梁振英昨赴北京前於香港國際機場表示,研究仍在初步階段,日后如果在郊野公園內低生態及景觀價值的邊陲地帶發展,政府一定會跟足法律及城規程序,而邀請房協參與研究是合適的。他稱有關構思已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商量,強調香港土地短缺,希望能不失時機解決房屋問題。

  CY:有關構思已與林鄭商量

  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發言人昨亦表示,林鄭月娥在上任后會按其對房屋政策的理念,透過短、中、長期措施,解決市民置業難及居住環境差等問題。

  團結香港基金理事劉炳章表示,本港目前有約四成土地劃為郊野公園,彷彿神聖不可侵犯,而土地及房屋供應缺乏是有目共睹。本港樓價全世界最貴,寫字樓租金和居住成本導致營商環境和市民居住困難,削弱了香港競爭力。他認為過往社會多停留在概念爭拗,強調郊野公園範圍和界線沒有客觀和科學標準,相信今次研究有助日后其餘20多個郊野公園邊陲地方發展。

  環境局:發展建議須符條例

  環境局回應指,需待研究完成后才能確定有關方案對生態和郊野公園等的影響。局方強調,如方案可行性獲確定,有關建議將來必須在符合所有環保及郊野公園條例以及完成既定審批程序后,才可推行。當局會繼續落實施政報告措施,將更多具高生態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以增加生態保育區和郊野公園總面積,并提高其康樂及教育價值。

  民建聯議員柯創盛直言,發展郊野公園土地極具爭議,當局須有充分理據詳述對生態影響及有否補償措施等,亦須通過公開諮詢了解市民看法及地區意見。他又指,香港面對房屋土地供應短缺,社會應全面探討不同覓地方式,包括棕地、低生態價值綠化帶、荒廢的農地、填海及空置校舍等。

  規劃署倡空置校舍改建住宅

  據規劃署建議,18幅空置校舍或將改劃為住宅用地。圖為位於柴灣的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特區政府過往曾多次被批未善用空置校舍土地,規劃署昨公布,在剛完成的183幅空置校舍土地的長遠用途檢討中,18幅全部或部分面積建議可劃為住宅用途,當中包括多幅市區土地;另有10幅位於新界的用地將預留作「鄉村式發展」,餘下大部分則會保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

  空置校舍部分屬市區靚地

  據中央調配機制,當教育局確認個別空置校舍用地無需由該局分配作學校用途時,會通知規劃署及其他相關部門;規劃署則會考慮將有關空置校舍用地建議作其他合適的長遠土地用途。目前,規劃署已完成183幅用地檢討,并將有關用地清單上載至規劃署網頁(http://www.pland.gov.hk)及存放於規劃署規劃資料查詢處,亦會向相關民政事務處及地區福利辦事處傳閱。

  在上述183幅空置校舍用地中,政府建議將其中18幅全部或部分面積改劃為住宅用途。當中,有多幅位於市區地段,包括西區加惠民道的香港學堂舊址、柴灣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舊址、黃大仙豐盛街聖公會基心小學舊址、深水桋南昌街香港心理衛生會白田兒童中心舊址、白雲街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舊址、葵青石籬天主教小學、荔景恏慕光荔景學校等。新界地區亦有多幅空置校舍用地可改劃為住宅用途,當中以元朗最多,包括嶺文學校、崇正公立學校、惠群小學、柏雨中學、泰成公立學校等5幅,北區、屯門、西貢與離島則各有1幅。

  10幅預留作「鄉村式發展」

  規劃署建議將10幅用地預留作「鄉村式發展」(即興建丁屋),當中包括位於沙田的大圍公立學校、禮文公立學校、排頭公立學校、育文學校;離島的分流小學校;大埔的高流灣漁民學校、大埔東莞學校;北區的聯和墟公立學校等。

  至於餘下逾百幅用地,規劃署大部分建議保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惟當中少部將建議改作特定用途,如灣仔孔聖會維多利亞英文小學建議改作大坑火龍文化館,北區小瀛公立小學則建議改作荔枝窩生態教育中心等。

  香江评论

  突破不能填海的心魔

  香港近年各種社會深層次矛盾,雖然各有病因,但根源都是源於缺地。高樓價高租金,市民上車難安居難,主要源於土地供應不足,私營及資助房屋跟不上需求;香港在回歸初期已經表示要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新科技,但多年來成效不彰,高增值產業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缺乏土地供發展新產業之用;至於其他經濟、民生、教育範疇,無一不與土地有關。

  香港需要造地填海

  全世界的大城市,為了配合經濟發展及民生的需求,在過去十年都不斷擴張,例如內地大城市不斷與周邊的城市合併,將部分市區功能釋放到周邊地區;日本的大都市,副都心規劃完一個又一個;其他國際大城市同樣通過填海造地維持自身競爭力。然而,在其他大城市不斷擴展之時,香港不但未有拓地擴張,反而在不斷縮小。這個縮小并非是土地上,而是在心理上,一些人對於與內地合作,拓展香港腹地持抗拒態度,將填海造地視作禁區。結果令香港在面積上、心理上不斷縮小,不但競爭力不進則退,各種社會民生問題也因為缺地而未能解決。

  早前有研究報告指未來30年香港合共需求逾126萬個單位,現有的土地開發計劃未能滿足長遠需求,建議重啟大型填海工程,包括在長洲南建設大型人工島,及將現有監獄及政府設施搬遷至蒲臺島等。這份報告不但相當具分量,更為突破香港困局開出了藥方:就是重啟填海,造地為民。

  其實,香港有今日的地位,從來都是靠「移山填海」而得來。填海造地是提供土地供應,滿足發展需要的主要渠道。然而,回歸前港英政府倉卒通過《保護海港條例》,列明不得在維港內填海。雖然條例只限維港,但對於香港的填海造地卻影響深遠,以致其后的中環灣仔繞道工程一波三折,填海規模大減,啟德發展變成零填海,政府的填海研究只能選址維港以外海域。近年,填海更已成為一個碰不得講不得的禁區。

  應全民諮詢尋共識

  現時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僅170平方尺,若要長遠提升至較接近新加坡的水平(270平方尺),需要約3000公頃的住宅土地;再加上相關配套用地,合共需要逾9000公頃土地。這些土地基本上不可能由現有的土地儲備而來,不填海,請問地從何來?如果香港繼續將填海視作禁區,講都不能講,再過幾年,香港的民生問題只會更加惡化,香港經濟再難有發展動力,只能坐困愁城。

  新一屆特區政府應該著手開展填海的諮詢,過去由於政府并沒有就這些問題進行大型諮詢,導致有關填海的聲音都被一些環保人士壟斷,但他們真的代表廣大市民的意見嗎?展開全民諮詢,才可尋求共識,才有突破困局的希望。而且,香港現在推動填海還有一個過去沒有的優勢,就是可依靠內地的先進技術。國家在南沙填海工程成功「填」出世界最大的人工島群,這個技術完全可以用到香港的填海工作。不論資源或技術都不存在問題,現時關鍵就是要突破不能填海的心魔。

  作者:何子文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