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門檻高了 新能源車資質審批或暫緩

2017-06-12
来源:廣州日報

  國家發改委對於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批是放寬還是從嚴,成為近期業界爭論的焦點。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擬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發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希望對現有政策進行評估。

  記者就此詢問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相關人士,對方表示相關問題在評估研究中,暫無細節可奉告,卻未否定上述說法。有業內專家表示,國家相關部門今年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車准入門檻”的政策思路,門檻收緊變嚴是必然趨勢。

  准入門檻收緊變嚴是趨勢

  此前,早已有汽車行業重要人士表態國家將控制新能源車企資質審批數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高珩曾表示,盡管政府並未表示總共將批准多少家企業,但從市場容量來看,10~15家新能源車企比較合適。

  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也透露,工信部正在考慮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限制到10個左右,其中不包括正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傳統汽車制造商,譬如上汽和比亞迪。而正在或已經建成電動車生產線的廠家超過200家,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廠家將出局。

  記者留意到,此前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領導已在今年部分會議上表達過“提高新能源汽車准入門檻”的政策思路,避免新能源汽車重規模增長、過度依賴補貼等問題。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門檻收緊變嚴是必然趨勢。

  截至目前,發改委自2016年3月起已發放了15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車企接下來還要過“兩關”:要想真正獲得資質,隨後還需要通過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最終能不能賣車,需看企業及產品能不能上《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目前也只有北汽新能源一家進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存在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風險

  一年多時間內有15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進入,幾乎每月一個,在建產能累計達86.5萬輛。業內人士認為,“暫緩審批很有必要”,因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積聚。

  董揚表示,目前國內電動車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而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維持,一旦補貼退出,將啟動第一輪新能源汽車的洗牌,而眼下快速擴張產能將成為一把“雙刃劍”,行業競爭加劇、企業競爭力下滑的雙重危機或將凸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專家表示,已獲得核准的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中,有幾家企業存在問題,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當前,發改委和工信部相繼出台“碳配額”和“油耗/新能源積分”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汽車行業政策的密集出台,被認為是調控傳統車發展與推動新能源汽車升級的“兩手抓”。

        鄧莉

[责任编辑:潘洁]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