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中國科學家或改寫南海成因

2017-06-13
来源:中國青年報

  本報上海6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周凱 王燁捷)隨著美國“決心號”鉆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碼頭,由中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導的我國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圓滿完成了兩個航次、歷時4個月的科學考察任務。這也是國際大洋鉆探船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

  今天上午,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中國辦公室、同濟大學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此次南海新一輪大洋鉆探的科考情況及多項重要科學發現。

  據悉,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包括IODP367和368兩個航次,自2月8日在香港起航,共有來自14個國家的64名科學家參加,其中26人為中國科學家。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368航次首席科學家翦知湣介紹,此輪南海大洋鉆探聚焦南海擴張之前的大陸破裂,旨在探討“陸地如何變成海洋”這一基礎科學問題,同時也為南海北部油氣勘探戰略中的關鍵問題尋求科學答案。此次在南海北部海域一共鉆探7個站位17個鉆孔,總鉆探深度達7669.3米,在其中6個站位成功獲取2542.1米具有極高科學價值的沉積物、沉積巖、玄武巖和變質巖寶貴巖芯。

  鉆探結果顯示,南海呈現出獨特的“非火山型”張裂過程,明顯不同于北大西洋伊比利亞-紐芬蘭“非火山型”這一世界典型,由此揭示了南海不同于大洋模式的邊緣海張裂機制。

  “這是一項可能會重寫教科書的重大發現。”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林間說,以往科學家們認為南海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次研究卻發現,南海是巖漿噴涌后快速形成的。它對未來大陸裂開、海洋形成或者消失的預測幫助極大。

  此前,關于南海成因,有法國派和英國派兩種不同的說法。法國科學家認為,印度的碰撞使得印支半島向南突出,推出了南海,原因在北邊;英國科學家認為,古南海向婆羅洲的俯沖,拉開了南海,原因在南邊;而此次南海大洋鉆探的結果揭示了南海深海海盆由東向西推進的記錄,說明原因很有可能在東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我國近年來在南海研究上不遺余力。2013年,國務院批準科技部代表中國加入IODP,從原來的“參與成員”升為“全額成員”(300萬美元/年)。4次南海大洋鉆探,每次出行要花費950萬美元,而最近兩次鉆探,中國政府承擔了約三分之二的科研經費。

  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介紹,最近4次大洋鉆探都是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和主持完成的;而且在過去4年里,中國參加IODP“決心號”航次的人數僅次于美國,躍居第二。

  目前,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目標已經確定:第一步,實現2~3個以我國為主的匹配性項目建議書航次;第二步,仿效歐洲,爭取成為IODP又一個“平臺提供者”;第三步,建造自己的大洋鉆探船。此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圓滿畫上句號,標志著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目標中的“第一步”圓滿完成、“第二步”開始。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