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85

北望神州 心懷家國

2017-06-19
来源:香港商报

   廣東省政協委員 鄭卓標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表示,香港青年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就要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正確認識香港與國家的關係,要有北望神州的國家視野,才能找到發展機會。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張主任的話裏有擔憂也有期許。未來是年輕人的,作為香港青年,原本坐擁「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如果總是一味地甘做井底之蛙,不僅是暴殄天物,更有愧於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於己、於港、於國皆無好處。在當今這個大時代,香港青年應打開胸懷,積極了解和接受內地,拓展國家視野;社會各界也應努力推動青年學生的國民教育,組織學生到內地參觀交流,了解中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及大灣區經濟發展。幫助香港青年在對國情的學習了解中,樹立大志向、大格局,融入國家發展大勢的同時找準香港的戰略定位和比較優勢,更好地擴展香港和青年自身未來發展的空間。

  廢青現象令人痛惜

  香港回歸已經20年,但部分香港青年在本土分離思潮的誤導下,並沒有實現人心回歸,張曉明主任語重心長的講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近年來,香港出現「廢青」現象,這一族群的特點是普遍認為自己沒有出路,對社會現狀懷有諸多不滿。在苦悶和怨恨的情緒下,他們最易受到本土分離勢力的誤導,甚至演化為「港獨」分子。雖然香港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但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每一個時代的困難,每一個時代卻也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機遇,關鍵在於自己的眼界和心態。今日之香港,雖然樓價高企、階層流動性差,但香港背後的今日之祖國,卻正經歷千載一遇的發展良機,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國家發展戰略,中央已給香港預留座位,未來30年,正是香港青年大展拳腳的絕佳時機。但這一切,畫地為牢者看不到,坐困愁城者看不到,只知怨天尤人者也看不到,只有胸懷祖國,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情況和重大發展戰略,從而樹立了大志向、大格局的人才能看到,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勢的同時找準香港的戰略定位和比較優勢,從而更好地擴展香港和自身事業發展的空間。「廢青」們的呻吟,猶如抱金飯碗在要飯,錦繡前程不是毀在香港的社會問題上,而是止於自身的眼界和格局,實在令人痛惜。

  幫助港青走出去

  另一方面,年輕人閱歷尚淺,在困難面前心理出現問題或受到別有用心者誤導也實屬正常,香港的未來終歸是青年人的,他們的成熟和成長,關係到香港未來能否持續落實「一國兩制」,關係到香港未來能否實現長期的發展和穩定,正確地引導他們是全社會的責任。在培養香港青年北望神州的視野和遏制「本土分離」思潮的影響上,需要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當局須從教育入手,大力加強國民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教育、強化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學習,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另一方面,社會各界需要繼續幫助香港青年「走出去」,包括各級政府部門把資助的北上實習機會再加量,以及各愛國愛港團體能持之以恒地舉辦兩地青少年交流活動。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相當數量的香港青年參與北上交流實習,目前,可供實習的項目數量仍在增多,形式也日趨多樣,可選擇的內地省市也在不斷擴展。僅在2016-2017年度,特區政府就提供6600萬元港幣資助95個實習項目,讓約3700名香港青年有機會赴內地實習交流。港澳辦、文化部、中聯辦等官方部門支持的實習項目,也為香港學生提供了在央企、內媒、文博等多種機構實習的機會。還有省市一級的政府也積極鼓勵港青北上,如粵港重點項目「粵港暑期實習計劃」至今已開展三年,參與人數逐年增加。不少經過親身交流實習的香港青年表示,他們看到了祖國強勁的發展脈搏,在內地的所見所聞和自己曾經的想像大不相同。據主辦北上實習活動的本港團體調查顯示,有逾九成大學生對內地未來經濟發展前景感到樂觀,近八成人願意在畢業後到內地工作及發展。

  香港的未來屬於青年,但不會屬於坐井觀天的「廢青」。無數聰明、勇敢的香港青年已經打開思路、北望神州,利用社會各界給予的便利條件,看中國、看世界,再反過頭來看香港。他們有正確的國家和民族觀念,有與祖國割捨不斷的精神文化臍帶。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心懷家國方成材,香港的未來,屬於他們。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