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8

地鐵設女性車廂防性騷擾和擠不上車,你贊同嗎?

2017-06-23
来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是保護女性避免騷擾,還是浪費公共資源?

  女性車廂,防得住“咸豬手”嗎?(民生視線)

  本報記者 呂紹剛

  《 人民日報》( 2017年06月23日17 版)

  近日,廣東省政協委員蘇忠陽提出《關于廣州地鐵設立女性專用車廂》的提案。深圳市隨即表示,將于本月內,選取兩至三條地鐵路線試行設立女性優先車廂,試行成功后再考慮逐步推廣到其它地鐵線路。

  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鐵太擁擠,女性由于體力等原因往往難擠上車;夏季著裝較薄,女性面臨被騷擾的尷尬……女性車廂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在公共區域、公共設施彰顯“女性優先”,會不會妨礙公共資源的公平共享?深圳地鐵的試行措施有沒有必要在全國普及?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編者

  減少地鐵擁擠尷尬,增加女性安全感

  深圳市龍崗區的陳女士每天要搭乘地鐵4號線到福田上班。對她來說,擠地鐵是每天早晚都要硬著頭皮面對的一件大事。“為了擠地鐵,別說穿高跟鞋,夏天甚至連裙子都不敢穿,每天都穿休閑裝乘車,真的快成‘女漢子’了。”

  跟陳女士一樣,早晚高峰地鐵“擠車難”是許多女乘客都感到困擾的難題。“上下班高峰期地鐵過于擁擠,女性在地鐵上被‘狠狠夾在人群中’,難有尊嚴。”廣東省政協委員蘇忠陽在《關于廣州地鐵設立女性專用車廂》的提案中表示。

  早在2009年,北京市政協委員曾就“關于在地鐵列車上設立女性車廂的提案”進行專題調研。調查中,有50%的女性表示上車困難,30%的女性表示很難擠上車。

  “我上班坐地鐵就相當于早鍛煉了。”家住深圳龍華區的李女士每天都要搭乘地鐵到羅湖上班。早高峰時段,常常是從進站開始就已水泄不通,為了上班不遲到只有擠,擠不上去只能眼巴巴地等著下一輛。“女性力氣小,等三四趟上不了車都是常事,實在太狼狽!”

  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地鐵集團管轄的1、2、3、5、7、9、11號線客流已達日均400萬人次左右。巨大的人流量帶來的“性騷擾”問題,也讓很多女性煩惱憤懣。

  “我就在地鐵上制止過一個‘猥瑣男’騷擾女乘客。”市民封某每天早上都要從龍勝站乘地鐵上班。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年輕男子緊貼著一個女孩,手幾乎摟著女孩的腰,“我一開始以為是情侶。”

  封某回憶,后來他聽見這個女孩說“你離我遠一點不要碰我”,才發現其身后的男子動作和神態異常。“在我的警告下,這名男子匆忙下了車。”

  “民調顯示,81.9%的人認為地鐵上存在性騷擾,其中21.6%的人認為地鐵性騷擾多發。”蘇忠陽在提案中說,廣東夏季炎熱漫長,女性普遍著裝較薄。“地鐵色狼”讓女性乘坐地鐵出行時受到困擾。“在現有的交通條件下,乘客間產生碰撞在所難免,而過多的肢體碰撞總讓人感覺尷尬。”

  “我很支持設置女性車廂。”市民梁女士說,夏季打扮清涼或穿著短裙乘地鐵時,常常感覺到來自異性的異樣目光,“如果同車廂的都是女性,就不會覺得不自在了。”

  封某認為,在地鐵上,因為性騷擾或者身體接觸而引發的爭執,幾乎每天都有。但地鐵太擁擠,至于是性騷擾還是無意為之,很難判斷。“如果有女性車廂隔離一下,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誤解和不必要的麻煩。”

  簡單“隔離”治標不治本,女性特殊化政策與現代社會理念沖突

  近年來,關于地鐵開設女性車廂的話題屢被提及,但最終都未能實施。該話題爭議不斷,贊同者大有人在,反對意見也相當激烈。

  爭議首先來自對公共資源浪費的擔憂。“設置女性專用車廂后,或會增加其它車廂的擁擠,有可能影響地鐵正常運營。”深圳地鐵相關負責人認為。

  據了解,深圳的地鐵列車大多為六節車廂,如設置一節女性專用車廂,意味著將只有五節車廂服務于其他乘客。

  “深圳本來公共交通資源就稀缺,如果單設一個女性車廂,只會讓這一情況更加嚴重。”深圳市政協委員王雪表示,女性車廂僅針對特定群體,若女性無法流動至指定車廂,而男性又不能進入時,將大大降低車廂空間的利用率,影響列車的整體運能。

  深圳市民徐某工作地點離家較遠,每天都要擠早高峰地鐵。他認為,平時高峰期男女乘客比例基本各占一半,一節車廂并不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大家同樣是乘客,為什么要區別對待?”

  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女性車廂夸大了性騷擾的嚴重性。

  廣州地鐵公司在對提案辦理情況的匯報中指出,根據廣州市公安局統計,地鐵女性乘客受到性騷擾事件,從2015年起至今共發生74起。“在世界地鐵協會(CoMET)32家同行中,廣州地鐵車站犯罪事件發生率連續多年最低。”

  而深圳地鐵集團一位工作人員也坦言,他從業多年來,從未收到女乘客關于性騷擾的投訴。

  “在公共資源緊張、性騷擾事件并無嚴重化趨勢的城市,專設女性車廂是公共資源的一種浪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岳經綸認為,要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性,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并引導公眾增強保護女性的意識。“隔離某個群體的做法,會適得其反。”

  在深圳市政協委員許宜群看來,將女性特殊化的政策,既無法律依據,也與當今“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沖突。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丁瑜認為,女性專用車廂的出發點很好,但不能切中要害。提案中強調“廣東夏天長、女性穿著清涼”,但實際上發生性騷擾的原因并非如此。“這種說法相當于為性騷擾歸結出‘客觀’原因,并把責任推到女性身上,是不妥當的。”

  “把可能被騷擾的一類人群‘關’起來,這不是根本的辦法。”丁瑜表示,要打擊性騷擾,最根本的是加強宣傳,使市民對公共場所性騷擾多些了解。女性車廂是把性騷擾界定在男女兩性之間,且是男對女。但實際中還有很多情況,比如男男之間、女女之間、成年人對兒童等等。“有關部門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應更具敏感性。”

  “如果是為了防范性騷擾,更應該從源頭解決。”市民吳某認為,防范性騷擾,還要通過監控設備、黑名單制度等,加大對地鐵“變態狂”的懲罰,從而達到預防性騷擾的目的。

  提高使用效率,增添人性化設置

  深圳的女性車廂怎么設置才好?根據蘇忠陽的提案建議,女性車廂可設在首尾兩端,刷成粉紅色,女性、孕婦及小學以下的兒童可使用,在車廂和月臺的乘車口貼上專門標識和指引。

  對此,深圳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對女性專用車廂的設置進行研究和討論,初步方案暫時還未形成。“女性專用車廂在國內尚無先例,我們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女性車廂在國外雖有實行,但也存在爭議。”丁瑜認為,設立女性車廂還有不少現實困難,作用也有待觀察。從一些國家的試點情況來看,大多難逃被叫停的命運。

  相關資料顯示,女性專用車廂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列車上就有女性專用車廂,以解決大量出現的性騷擾事件。1977年,由于多方反對,存在了132年的女性專屬車廂在英國宣告廢止。

  王雪認為,當前設立女性車廂的國家,比如埃及、伊朗等,大多是伊斯蘭國家,其宗教風俗要求男女乘客必須隔離。“深圳試點女性車廂,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關于女性車廂,我更關注政府如何去設置和管理。”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楊小柳說,女性車廂是基于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比男性弱勢的現實特點所給予的保護措施,如果真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就應該大膽嘗試。“但是政府也必須完善相關的政策,讓好想法得出好結果。”

  她指出,在實際操作中,女性車廂會成為地鐵運營管理的一道難題。“如使用強制手段制止男性進入女性車廂,必然增加管理成本;反之,女性車廂則可能形同虛設,甚至成為‘咸豬手’‘偷拍’的溫床。”

  “設置了女性車廂,配套管理也必須跟上。如果只是把兩節車廂刷成粉紅色,那就沒什么意義。”市民鐘女士表示,為了避免資源分配不公,“女性車廂”應當在特定時間段設置,比如夜間或非高峰期。“女性夜間乘車會有更高的安全風險,在這個時間段能夠有特殊照顧,會讓我覺得安心。”

  市民陳珊同樣表達了對女性車廂服務的重視。比如,能否采用特制的座椅,讓生理期或孕期的女性乘客更加舒適?她同時強調,女性車廂一定要設在高峰期,并且真正做到“女性車廂只能女性進去,不能形同虛設。”

  楊小柳表示,無論最終如何實施,女性車廂能得到公眾關注,本身就有其積極意義。如同“孕婦專座”“母嬰室”“女性專用安檢通道”一樣,“女性車廂”也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懷,在保護女性的同時,更多的是營造一種文明理念。

  延伸閱讀

  全球部分女性車廂設置一瞥

  目前,全球有日本、墨西哥、巴西、韓國、俄羅斯、印度、阿聯酋、印度尼西亞、伊朗、埃及、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通勤火車及地鐵設有女性車廂。

  其中,在一些伊斯蘭國家的城市,宗教風俗要求男女乘客必須隔離;而東京、大阪、名古屋、首爾的女性乘客在通勤客流中相對較少,且性騷擾等治安問題突出,存在設立女性車廂的必要性。但北京、紐約、倫敦、巴黎等世界主要大城市的地鐵中還沒有設立女性車廂。

  在日本,鐵路女性專用車廂已經以各種形式存在了50多年,女性車廂靠近駕駛艙,并在地鐵站的相應候車月臺上及列車內部標有女性專用的標志。

  韓國曾于1992年在地鐵1號線和韓國國鐵上嘗試過女性專用車廂制度,但最后的結果是行不通。當時在乘客較多的時間段,把距離換乘通道較近的最后一節車廂指定為女性專用車廂,卻無法阻止蜂擁而至的男性乘客。2007年也曾出現過女性專用車廂的提議,但因“這是對男性逆向歧視”的反對意見太強烈,提議終成泡影。直到2011年9月,首爾才又重啟“女性專用車廂”,并在地鐵2號線試運行。

  在中國台灣,2006年通勤電聯車上實行女性專用車廂制度,但經常有男女乘客混合搭乘的情況,半年后停辦。2010年5月發生首樁火車性侵事件后,台鐵在高峰時段的通勤電車第一節車廂又恢復實施“女性優先車廂”。

  (敏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