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商报独家】「遼寧號」今抵港!航母夢成真,香港記一功

2017-07-07
来源:香港商报

  「遼寧號」今抵港展示雄風。

  【香港商报网讯】萬眾期待的「遼寧號」今天抵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和香港還有一段不可不說的故事。當年購買「遼寧號」前身「瓦良格號」的徐增平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購船的工作有90%是在香港完成,便利的商業環境對交易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沒有香港,我就不可能做成這件創舉!」他說,今次航母到訪,讓港人真切感受國家強大的後盾。他更希望,繼續利用香港的優勢,在軍民融合中再創奇迹,建造另一艘航母。 香港商報記者 木子

  97年10月報章刊出老瓦賣盤

  很多人都知道「遼寧號」的前身是蘇聯航母「瓦良格號」,但卻不知道「老瓦」之所以能到中國,香港在背後默默發揮了不少作用。今年65歲的徐增平是山東人,從廣州軍區退役後就下海做生意了,且有小成。1988年,為了更好的發展,36歲的他和妻子移居香港繼續經商:「如果當年我沒有來香港,就絕對不可能做成這宗我一生引以為傲的交易!」

  到港的次年,趕上樓市大跌,徐增平趁低吸納,用銀行貸款在銅鑼灣買入了數個單位,不到1年的時間,全部升值,讓他在香港賺到了第一桶金。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他再次看準機會,以低至4000萬元的價格購入了坪洲一塊46萬平方呎的土地,當時一心只想投資的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決定,會為日後購買「老瓦」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和很多香港的生意人一樣,徐增平有每天都閱報的習慣,1997年10月的一天,他從報紙上看到烏克蘭要賣「老瓦」的消息。在這之前,他也有耳聞,但報道證實了,讓他熱血沸騰,隱隱約約感覺到一直深藏內心的強國夢有可能成真了。

  要銀行5000萬美元存款證明

  就在香港的辦公室,徐增平展開了圓夢的前期工作,「先是電話聯繫,烏克蘭的,北京的,每天打個不停,有時回到家裏睡下了,還聽到電話鈴在響」。他直言,當時香港的對外交流十分便利,打長途電話快捷又便宜,比起國內方便很多,航空交通也是暢通無阻,印象中,交易期間4次去烏克蘭,就有3次是從香港飛的,「雖然也要轉機,但班次密集,選擇也多」。

  徐增平穿著「遼寧號」軍帽及T恤,並展示他獲贈的紀念品。    記者 木子攝

  烏克蘭當時還相對較落後,每次前去,徐增平總會從香港購買不少禮品,去和船廠的人搞好關係:「都是一些日用品、錢包、領帶、煙酒什麼的,香港帶去的東西,他們都挺喜歡的!」他坦言,香港商人的身份也讓烏方放低警惕性:「如果我是在內地的,即使是一般做生意的商人,他們也不會對我如此信任!」

  香港帶給這宗交易的,不僅僅是電話交通上的便利,最大的作用還是資金上的調動。烏克蘭政府對出售「瓦良格號」開出了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流銀行5000萬美元以上存款證明,但當時徐增平的公司只有大約3000萬港幣,等於說只有不到十分一的資金:「當時真的連睡覺都想着怎麼去弄錢!」

  抵押坪洲地籌得3.3億港幣

  徐增平將名下的物業,能賣的賣,能抵押的抵押,目標就是盡快湊齊5000萬美元,其中包括把年前低價買入的坪洲土地抵押給航天科技集團,籌得了3.3億港幣,也是最大的一筆資金:「香港是個商業社會,交易起來很方便,還有很多的銀行,都很有經驗的,做事又好又快,我們時間很急,他們都配合得佷好!」

  1998年1月24日,接近農曆年的星期六,香港銀行只上半天班,徐增平終於從豐銀行拿到了5000萬美元的存款證明,再帶上相關的文件,先飛山東老家陪父母過年,計劃大年初一飛北京,初三轉機到基輔。

  當時還有3天就過年了,香港的年味很濃,從銀行出來,到處都是買年貨的人們,機場裏,幾乎都是趕回家團聚的笑臉,但徐增平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心情很沉重,因為不知道何去何從,航母到底能不能買得成,上飛機的時候,有種背負沙場,有去無回的感覺!」

  憶幾筆港商私人借款最感動

  經歷了種種艱難,終於在1999年3月底成功中標。按規定,必須要在4月30日下午5時前將800萬美元的尾數付給船廠,否則交易作廢,之前3億多港幣的訂金也會被沒收。就在中銀香港總行的辦公室裏,時間已到了4點59分,資金還沒有到位,大家都站着,空氣裏幾乎可以聽到心跳的聲音,終於在最後1分鐘,錢到帳了,櫃臺小姐卻緊張得接連打錯了幾個匯款字母。為了萬無一失,徐增平提出了讓銀行發擔保電報,即憑字即可領款。

  不過,在香港資金籌集的過程中,最讓徐增平感動的是幾筆私人借款。1998年,裕泰興財務老闆羅肇唐知道了借錢的緣由時,在2小時內就答應借出了5000萬港幣,而且是先付錢,過了一個禮拜再補辦借款手續。他還當場告訴了自己的兒女,因為自己經歷過日本侵略香港的年代,「你們不知道做亡國奴是什麼滋味,徐先生借錢是在為民族幹一件好事!」

  李秀恒私人借出上千萬元

  徐增平再見羅老先生的時候,已經是15年後的事情了。在2013年9月,他連本帶息還清了所有的欠款,並到醫院看望這位老朋友。「我一進門先把『遼寧號』的帽子給老人家戴上,並感謝他等了我整整14個年頭,證明沒有看錯人!」當時的羅老已不便言語了,但從眼神裏還能看到他的感動。

  「這才是真正愛國的香港人!」徐增平透露,在此期間,律師黃英豪也無條件地幫忙籌集資金,廠商會會長李秀恒也私人借出了上千萬元,至今仍未歸還。他坦言,自己只是走在臺面,其實在成功購得航母的背後,有無數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在支持着,其中有很多人,外面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

  此行來港意義非凡

  過去20年,徐增平曾先後4次登上這艘傳奇性的航母。這次「遼寧號」到訪,他最希望能帶領當年參與投標的在港老員工,第5度登艦!他坦言,購買航母意起香港,又在香港隔海操作,航母終能顯威香港,展示雄風,意義非凡。

  2011年改裝完工翌年入列

  1998年1月底,徐增平第一次登上「瓦良格號」:「雖然老瓦已經殘舊不堪,但還是很令人震撼,尤其是完整的艦體,精密的結構布局,讓人很想把它帶回家,當時是零下20度,但我們卻激動得渾身冒汗!」

  15年後再見羅肇唐,徐增平第一時間為他戴上「遼寧號」的帽子。 徐增平提供圖片

  2002年3月,經歷了重重艱難,老瓦終於抵達了大連。徐增平陪同時任香港商報總編輯陳錫添一起到碼頭迎接。《香港商報》作出詳盡的獨家報道,讓這艘航母初現香港讀者面前。過了1個月,被稱為老船東的徐增平,終於可以正式登艦。

  「心情當然是不一樣了,上次去還是人家的,這次上來就是自己的地方了,就像是久別的兒子終於到家了!」徐增平坦言,當時內心想的就是,盼望國家盡快決策,把老瓦恢復其真正的用途。

  一如徐增平所望,老瓦終於在2011年改裝完工,並在2012年正式入列,改名「遼寧號」,成為了一艘真正的航母。次年8月,這位老船東帶當年一起奮鬥的老功臣們,意氣風發地再次登艦,親身體驗辛苦得來的成果。

  坐駕駛室裏看到國家希望

  坐在被喻為航母靈魂的駕駛室裏,徐增平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和當年的舊迹斑斑相比,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煥然一新,可以說天與地之差!」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整齊乾淨的艙室,但最開心的還是見到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士兵,「他們管理得井井有條,我看到了國家的希望」。

  2015年8月,徐增平第4度登艦。他特意帶上了夫人和小孩。兩個兒子見到艦長對爸爸很是尊敬,悄悄地問了旁人,才知道原來航母是由父親購入:「他們都很吃驚!」

  徐增平直言,在此之前,並沒有告訴小孩情況:「這麼多年都忙着賺錢,他們都在香港長大,每天就想着怎麼打球,對軍事興趣不大,很難理解這艘船的意義和當年的艱難!一定要帶他們來,讓他們親眼看到了,才會明白,才能懂!」

  「眼見為實!」徐增平認為,這次「遼寧號」来港意義重大,讓香港人看到國家的強大不是嘴上講的,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若然香港安全受到威脅時,中國有強大的軍事設備可以保衛香港,對『港獨』更是當頭一棒的威懾。」

  徐增平指出,航母具有很強的軍事象徵意義,尤其對年輕人,是增加軍事知識教育的最好教材,可以增加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就像我那兩個兒子,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到現在不只為爸爸驕傲,也為國家自豪,還會跟他的同學朋友宣傳,現在他們知道航母來了,都想登艦感受一下!」

  2003年,剛剛抵達大連的「老瓦」鏽斑斑,但徐增平說它像失散多年的兒子。

  冀軍民融合再造傳奇

  中國近年力推軍民融合,徐增平認為,「遼寧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典範,香港有資金優勢和對外聯繫的便利,在這方面應該大有作為。他希望利用香港的平臺,再續軍民融合的傳奇。

  冀有中國的洛克希德

  徐增平說,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洛克希德,就是一家私人公司,自1912年創辦至今。中國就缺乏這樣的百年老店,但香港現在就有這樣的機會。

  徐增平(右)表示,第一次登上「瓦良格號」,就很想把它拖回家。

  他說,中國已在逐步放寬軍民融合的限制,降低境外進入的門檻,對香港來講是大好機會,香港有資金優勢,成本低,銀行財務公司資源多;更重要的是,香港和全世界都有聯絡,交流暢通無阻,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有充裕的支持。

  20年前購入「瓦良格號」就讓徐增平也充分體驗到香港的優勢。但他的夢仍未完,希望未來十年,能打造中國的洛克希德,自主造出一艘航母,充分體現軍民融合的成果,也是檢驗政策是否落到實處。「我一定會將公司設在香港,這樣會讓我的夢想走得更快!」

  「航母專家,看香港商報!」

  2002年,本報多篇報道「遼寧號」前身「瓦良格號」,當時又名「創律號」的消息。

  在「遼寧號」的香港故事裏,一定有《香港商報》的重要角色。

  2002年3月,「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被拖抵大連。時任本報總編輯陳錫添和徐增平冒着嚴寒千里迢迢一起遠赴大連迎接,連續幾天作出全版的獨家報道,成為全球首家見證「老瓦」抵達的媒體。

  獨家拍到航母出海照片

  2008年,小記在國防部記者會上第一個問到中國建航母的考慮,時任發言人黃雪平回答,中國會綜合各方面因素認真考慮航母的建造,這也是官方第一次回答航母的問題。3年後,總參謀長陳炳德接受本報專訪,又直言「航母已在建了」,成為全球轟動一時的報道。

  2011年,抵達中國9年多的「老瓦」傳出海試的消息,本報多次獲得其海試計劃的獨家消息。8月10日凌晨,「老瓦」真的出海了,小記徹夜不眠守候,結果拍到了全球獨家的出海照片和視頻。

  接下來,《香港商報》又多次獨家報道國產航母的最新進度,今年4月,經過多方求證,再加上數據搜訪,又獨家報道了國產航母下水的準確時間。

  上個月,獲悉「遼寧號」来港,《香港商報》又提前向讀者透露了大船的行程。網上更有戲言:「航母專家,看香港商報!」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