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高鐵通車若兩地兩檢必成世界笑柄

2017-07-11
来源:香港商報

  李幼岐

  近日,「一地兩檢」的問題成了公眾的熱門話題,說明廣大市民都關心這件事。可以預料,高鐵通車之時,必定實施「一地兩檢」,而「一地兩檢」的關卡,必然設在既是起點站又是終點站的高鐵九龍總站。這樣的結論,無可疑慮,亦無可爭辯,希望大家尤其是對此「阿之阿佐」的某些反對派人士,對此要有正確和清晰的認識。兩地政府現時要商討的是各種具體的、技術性的細節,而非「一地兩檢」設在九龍站的大原則。

  社會效益顯而易見

  香港回歸以來,反對派其中一個惡劣作風就是:「反中亂港」,凡是涉及中央和特區政府的行為,反對派「一切都反」,很多情況下更加是「為反對而反對」。新鮮熱辣的例子之一,就是有反對派人士假裝質疑而實際反對「一地兩檢」在九龍站進行。這些人的「理由」,諸如有無違反「一國兩制」呀?內地海關有無佔了香港的土地呀?內地的海關人員有無跨境執法呀?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似是而非的疑問,其實都是偽命題,虛張聲勢,拆穿了都是「反中亂港」,都是「為反對而反對」。以反對派所謂的「內地海關侵佔香港土地」為例,這根本上是一派胡言。首先,「一國」之內,有什麼「侵佔」不「侵佔」的?其次,當年深港邊境河套區的深圳河,因彎彎曲曲而要「拉直」時,大片的土地由深圳劃歸香港,怎麼不見這些反對派人士出來「仗義執言」?怎麼不見他們公開扮演「公平、公正」的角色?不難推論,反對派人士的高論,看似「為了香港」,實際上卻是反對「一國」,兼有挑撥兩地關系之意,居心十分險惡。

  看高鐵九龍站的「一地兩檢」,至少要有兩個基本的立足點:一是社會效益,一是人民需要,包括來港內地客的需要。這兩個基本立足點以及前述「一國」大原則的融合,就是判斷「一地兩檢」問題應有的全局觀。否則,就難免有可能顧此失彼。

  「一地兩檢」的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很簡單,在同一個地點完成離境和入境手續,若論社會效益,也就是對比於「兩地兩檢」,那真的是「比也無得比」,堪稱天差地遠。試想,假如是「兩地兩檢」,姑且勿論另一地設在哪里,就算能找到地點,這「兩地兩檢」能稱得上有社會效益嗎?坦率地說,假如粵深港高鐵最終采用「兩地兩檢」,從社會效益包括經濟效益說,勢將成為全世界的笑柄。中國人包括香港人,沒有那麼蠢吧?值得說多一句:高鐵之能夠實施「一地兩檢」並取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全因「一國」之故。所以,「一國兩制」是「一國」在前及「一國」為主,不但是「本該如此」,更可以讓人人都大贊特贊。反對派向來將「兩制」淩駕於「一國」,甚至企圖以「全面自治」取代「高度自治」,那是從此可以休矣。

  符合人民之需

  再說「一地兩檢」符合人民之需。包括本港市民和內地遊客,無論是港人搭高鐵往遊內地或是內地居民搭高鐵來港旅遊,總之只要搭高鐵出入境,涉及的過關問題,肯定是人人都希望「一地兩檢」,而非「兩地兩檢」。這方面似乎未見有人或機構進行「二選一」的民意調查。何解?原因是答案或民調結果顯而易見,在正常狀況下,人人都會選「一地兩檢」,不可能有人樂意接受「兩地兩檢」。這樣的結果,符合人性化。即使是那些質疑「一地兩檢」的反對派人士,只要他們的人性未泯,亦必然選擇「一地兩檢」。市民需要「一地兩檢」,理由十分簡單:方便。出境時的「檢」和入境時的「檢」,都是法律之需和安全之需。形式上,這是一種「麻煩」,但卻是「必要之麻煩」。從處置上說,要在「必須」與「減少」之間取得平衡,那麼,「一地兩檢」便是最佳選擇,兩者得以兼顧。

  此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和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訪問北京,兩地政府商談如何解決「一地兩檢」涉及的法律問題。袁國強指出,倘是「兩地兩檢」,則有可能增加港人旅客的法律責任,而「一地兩檢」則不會減少港人旅客的法律權利。據此而言,一地或兩地之海關檢查,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還有一個問題,即「一地兩檢」內地人員在香港的司法執法權如何處理?稍作分析就可判斷,要內地放棄司法執法權,這是不現實的。已有人提議,高鐵九龍站地底的一層,可作為內地查檢的區域,在該區域內,內地工作人員可擁有司法執法權。這樣的安排,合情、合理、合法,應可采用。這也是「顧大局」的做法。回歸20年,在「一國」之下,反對派人士實在對「一地兩檢」不必大驚小怪。

  其實,在深圳灣口岸,「一地兩檢」早已實施了十多年,非常順暢,十分方便,有口皆碑。既有先例在前,高鐵九龍站采取「一地兩檢」又有何不可?「一地兩檢」已討論多年,只因有反對派從中作梗,久久未有定論,高鐵估計明年第三季通車,現在應是「一地兩檢」拍板定案的時候了。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