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走出去趨理性 一帶一路后勁足 中企海外投资结构优化

2017-08-11
来源:香港商报

未来中企围绕“一带一路”进行的全球倂购将成为海外投资倂购的重要方面。图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接手的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资料图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邱媛媛、鄺偉軒報道:昨日,安永與中國併購公會聯合發布「中國走出去」第六期報告《戰略協同,包容共贏——中企海外業務管理洞察》(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中企海外投資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顯示「走出去」道路漸趨理性。隨着經驗累積,中企海外投資結構亦更優化。安永對中企海外投資長期前景表示樂觀,加上「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令中國資本實力后勁十足,10年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有望超過美國。

  上半年海外併購下滑較快

  自改革開放后的「引進來」,到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走出去」,中企這些年逐漸在海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回顧十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自2007年錄得265億(美元,下同)到2016年的1832億,十年黃金期該數字增長了近7倍,走勢是只升未跌,去年更是躍居全球第二。惟據國家商務部資料,2017年上半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8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6%;與此同時,根據併購市場資訊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併購交易共有302宗,併購交易總額為65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1%。

  對於近期中國海外併購額下滑的主要原因,報告指出,第一,國家監管部門2016年年底以來針對中企對外投資中出現的一些盲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推出了相關政策進行規範引導;第二,2016年同期的高基數因素導致2017年上半年同比數字大幅下降;第三,2017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對中企海外投資形成一定阻力。

  新興產業領域對外投資顯增

  自去年底以來,監管機構加大力度規範企業對外投資行為,今年4月國家外匯管理局亦暫停部門內保外貸項下的境外直接投資活動,加強對通過內保外貸開展境外投資的監管審核,導致去年底至今年初許多企業對海外投資持觀望態度。

  中國併購公會輪值主席、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認為,不能因短期數據的波動而忽視了中國對外投資長期向好的大趨勢,近期數據反映出中國對外投資逐步進入穩中趨緩、穩固發展的階段,顯示中國的對外投資更趨理性。

  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表示,該情况在今年3至4月已有所改善。「規範本身并無問題,市場需要時間消化,未來亦不排除政府會繼續推出規範措施。」她表示,雖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高增長趨勢在2017年上半年并未延續,但與2016年同期相比,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的投資結構更加優化,實體經濟特別是新興產業領域對外投資明顯增加,中國對外投資整體上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她預計今年全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約1000億元,按年下跌45%。

  風險管控下用好「香港跳板」

  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對中企海外投資亦形成一定阻力,包括英國「脫歐」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所簽署的一些行政令都為「走出去」帶來潜在影響。英國自「脫歐」公投后,英鎊匯率大幅下跌,吸引不少中企赴英投資,其次特朗普簽署的「買美國貨,户美國人」的行政令促使中企望而卻步。

  國際環境變化,令海外投資風險與機遇并存。安永建議,在尋覓海外投資的中企可謀定而后動,一方面加強關注相關政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另一方面應完善投資規劃,做好風險管控。隨着經驗的豐富,許多企業逐漸開始使用創新的海外融資渠道開展海外投資,例如通過香港這個跳板通過境外實體以境外資產進行融資。

  據併購市場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併購交易共有302宗,交易總額657億元,同比下跌5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企海外併購交易前五大目的地,英國以155億元位居榜首,去年同期則以36億元排名第五。是次美國排行第三,交易總額7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一位,交易金額大跌267億元。

  中企將加大投資「一帶一路」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全球化新主角,相信未來中國企業圍繞着「一帶一路」進行的全球併購將有增加的趨勢,并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和併購的重要方面。陳爽認為,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仍非常重要,這是中國融入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隨着「一帶一路」為企業奠定「走出去」基礎,中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有望逐步加大。中國資本后勁十足,10年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將超越美國。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47個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達66億元,占同期總額13.7%,較去年同期上升6個百分點。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提出明確行動方案,并取得270多項具體成果。

  【权威解读】購中國所需為中國所用

     近日再有消息傳出,內地擬進一步收緊中資企業赴海外併購及其相關融資的審批。中國併購公會輪值主席、光大控股(165)首席執行官陳爽稱,光大控股主要是以美元作併購,相信即使內地再收緊海外項目併購審批,對公司影響亦不大。

  中企對外併購金額經歷多年增長后,陸續出現一些「非理性」巨額併購。除併購價格市盈率(PE)偏離市場平均水平,部分企業更大肆併購與其業務不相關的公司。這些被稱為「寵物業務」(Pup-py Business) 的公司,被視為該等公司「不務正業」繼而被外間批評的理據。

  對此,陳爽認為,內地改革開放時間未算很長,加上市場未完全開放,致企業「出海」時,出現非理性併購情况,有必要從中規管。他認為,中企赴海外併購時,要做到「購中國所需,為中國所用」。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接受本報訪問時則認為,經歷監管機構連番收緊中資企業對外併購審批后,今年上半年中資對外併購交易的「非理性」情况已見減少;日后,中資企業對外併購時須顧及項目所屬產業是否與中國相關,若併購價偏離市場平均水平,便會失去經濟效益。

  【拆局解码】中企出海規管趨緊背后

  近來,中企出海變得審慎,海外併購明顯減少,除因資本市場趨緊外,內地及海外政府雙雙加強相關交易規管是重要原因。市場人士認為,中企早年那種「不問價」併購,早已引起內地及海外監管機構注意,而且還擔心這種「不理性」的併購最終會導致併購市場過熱。

  早在去年底,國家商務部、發改委、人民銀行及外匯管理局就已表示,密切留意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以及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海外投資。及后,國資委亦於今年1月提出,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在境外從事非主業投資。

  事實上,近年中資企業大肆併購的資產,多是上述5種行業。其中,地產和酒店資產被視為反映資產價格的「寒暑表」。有分析稱,部分中企大肆併購該等資產,猶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企業瘋狂併購再現,監管者擔心一旦資本市場逆轉,中企或會重蹈日企當年損失慘重的覆轍。

  事實上,不僅中央大為緊張,海外各國亦相當注視中企這一波「併購風潮」。今年初,外電引述消息指,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連續反對多宗收購美國資產個案,致部分企業聞風后主動向其撤回出售當地業務交易的申請。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