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印度將難以取代中國

2017-10-17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有關中國與印度的「龍」「象」之爭由來已久,尤其西方媒體特別津津樂道於討論中國與印度經濟發展模式孰優孰劣的問題,而且在西方社會看來,印度由於具有所謂民主體制的優勢,因此,印度經濟會不斷崛起並很快超越中國。然而,無情的現實令西方輿論大跌眼鏡,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兩國經濟規模旗鼓相當,到目前印度的GDP只相當於中國的1/4,印度與中國的發展差距越拉越大。

  近來,西方社會又在炒作有關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大國的話題。9月18日,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發布研究報告宣稱,繼日本和中國之後,印度將掀起亞洲經濟增長的第3次浪潮--其潛在勞動力在未來20年內將從現在的8.85億上升至10.8億,並將持續半個世紀。得益於印度青年人口數量,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將要易主,印度即將取代中國,成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

  德勤報告欠專業

  在標普、穆迪、惠譽等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之時,在美聯儲高調宣布縮表行動之際,德勤發表這樣隱含看衰中國觀點的報告,不能不令人懷疑其動機不純。

  然而,撇開德勤的政治動機,僅從專業角度分析,其報告的水平可謂十分低下。在德勤看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是其擁有的青年人的數量,而至於年輕人的素質如何,是否經歷過培訓,是否擁有專業技能等一系列因素則無關緊要。

  僅從這一點分析,德勤的報告就違背了生產力經濟學有關「人力資本」這一最基本的原理:人力資本是生產力第一要素,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沒有經過一定教育和培訓或者不具備一定社會需要的勞動技能的自然人,不管其年輕與否,都不能夠成為「人力資本」;德勤沒有向讀者交代,印度的文盲率有多高,青年人的文盲有多少。

  忽視人工智能取代人力

  德勤的報告完全忽視了科學技術進步這一越來越重要的社會經濟發展動力因素。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乃至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發展中國家,人在許多生產與服務領域的作用已經退居次要,取而代之的是智慧機械設備和機器人。

  德勤的報告也沒有分析中印科技水平的差距,以及科技進步因素在中印兩國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從而根本無法說明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抵銷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影響。

  印度缺乏社會組織與動員能力

  德勤還忽視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中印兩國的社會組織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的差距。可以說,無論從政府的領導力、社會的動員能力等方面來比較,印度較中國都不可相提並論,缺乏有效的社會組織與動員能力,就意味人的創造性和生產積極性不可能被激發出來,在這種背景之下,年輕的人口再多也只能算是烏合之眾。

  總之,由於德勤僅評年輕人口數量這一次要指標的變化就妄斷印度將會超越中國,其結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顯得幼稚。這也告誡投資者,不要迷信所謂的國際大行。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