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26

【十九大采訪日記】經濟新常態下的奇迹

2017-10-22
来源:香港商報

記者招待會現場。(特派記者 劉深攝)

  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天氣:陰。

  今天雖是周末,但對於跑會的行家來說,會期沒有結束,就沒到休息的那天。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人頭攢動,今天這里有兩家記招、一場群訪,而下午3點這場由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親自挂帥的記招,人氣頗盛!

  發改委正副三位主任有備而來,用詳實的數據總結了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領域的成就,給中外媒體帶來滿滿的乾貨。何立峰透露,如無意外,今年底經濟總量將超過8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他預計今年全年實現6.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無虞。

  一直以來,外界不乏對於中國經濟的質疑之聲,中國經濟或現硬着陸的擔憂不止,但諸多靚麗的數據,是對這些質疑的有力回擊。

  過去幾年,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獨領風騷。據何立峰介紹,過去4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2%,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穩步增長到去年的74萬億元。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5%,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每年均超過30%,居世界首位。今年以來,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趨勢繼續鞏固。

  「事非經過不知難」,何立峰如是感叹。經濟企穩的背后,是更多艱辛的努力。包括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習近平報告中指,這幾年推進的1500多項重大改革措施,都是啃硬骨頭、過險灘而來。包括「三去一降一補」的推進,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去產能。他透露,目前為止,去落后鋼鐵產能已超過1.1億噸,去落后煤炭產能超過了4億噸,同步解決110多萬人的再就業,非常不易。

  此外,還包括經濟轉型升級的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大大加快,新業態蓬勃發展。據世界權威媒體報道,中國科技方面「獨角獸」企業已超過90家,占全球1/3左右,這既說明了中國新科技產業、科技企業正在蓬勃發展,更說明了中國的營商環境有了很大提高。

  何立峰指出,十九大報告給出一個十分重大的判斷,就是當前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變化是帶有全局性、歷史性的變化,對許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解決了經濟發展「怎麼看」的問題。

  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及「新常態」。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新常態」的主要特點,包括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的指向是國民生活品質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提升,就業穩,價格穩,民生保障更完善。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決策層上述重大判斷,無疑是支撐中國經濟逆勢企穩的根本所在。

  在十九大報告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依舊未變,將繼續指引中國經濟在轉型階段持續健康發展。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針對企業、社會資本弃實投虛現象,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為我們下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指明了方向。因為經濟能夠走到今天,基礎就是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

  還應看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人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一方面應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另一方面,應當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二者不可偏廢。

  高鐵、移動支付、共用單車和網購,被稱作中國新「四大發明」,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出的碩果。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落實,更多的四大發明、更多的獨角獸公司,將源源不斷在中國涌現。而中國經濟總量,還將不斷創出新高。

  香港商報特派記者 李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