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香港观察】誰能占領香港政治高地

2017-12-07
来源:香港商报

资料图

  作者:周八駿

  11月26日香港區議會兩個議席補選,提高香港社會對明年3月立法會議席補選的重視程度。選舉是不同政治力量「短兵相接」,可檢測香港政治形勢。所以,人們、尤其政治團體希望兩個區議會議席補選能夠對預測數月后的立法會議席補選有所启迪。然而,筆者認為,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無論社會各界還是政治團體,更應當關注的是誰能占領香港政治高地。

  重启政改非切實可行

  從2003年7月至2016年,長達近13年時間,香港政制發展一直占據香港政治的核心位置,這是一個嚴重偏差,不僅空前激化和惡化了香港社會政治對立,而且,令人痛惜地嚴重延誤了香港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

  反對派否決了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政府議案后,中央撥亂反正,引導香港走上正軌。中共十九大提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香港,哪一個政治陣營走在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前列,就是占據了香港政治高地。

  反對派最近的幾個政治動作,反映他們不可能站上香港政治高地。

  11月16日,香港本土毛孟靜、街工梁耀忠、人民力量陳志全和自決派朱凱迪等4名反對派議員宣布組成「議會陣線」。據擔任召集人的毛孟靜稱,4名議員早已在議會合作,組成陣線只是想名正言順,陣線并非政黨,不會派人參與選舉,也不會在議會內綑綁投票。

  11月28日,反對派部分政治團體和成員公布《諒解備忘錄》稱,有意參與明年3月立法會補選的民主黨、民協、新民主同盟以及「七警案」事主曾健超、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張秀賢,將以電話訪問、實體投票和初選論壇評審等方式,由「初選」決定出戰補選人選。

  這兩件事,與其說是反映反對派謀求團結,不如說是反映反對派進一步分化和分裂。「議會陣營」4人只是「抱團取暖」,他們不可能對反對派的政策取向產生重要影響,只是不願意在反對派中被邊緣化。參與立法會補選協調的,沒有公民黨,也沒有工黨,意味着反對派重要政治團體難以在有關議題上達成共識。所以,香港社會各界毋須對11月26日區議會補選結果做過分解讀。

  從2004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到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反對派一直靠盡早雙普選「還政於民」為口號爭取選票。2016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反對派以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重启政改為口號爭取基本支持者。明年3月及嗣后立法會補選,反對派即使繼續以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重启政改為口號,其影響力勢必銳減,因為,越來越多香港居民不相信那是切實可行的政治追求。

  量化民生指標合民意

  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告訴香港居民(選民),香港不能再在政治斗爭中浪費寶貴歲月。過去20年,內地若干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已趕上香港,有的(如深圳)在拓展創新科技上已領先香港。11月27日,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要結果,首次披露香港人均居所面積僅為161平方尺,不及內地城鎮和新加坡,該兩地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381和323平方尺。即使從現在起香港急起直追,也需要一二十年時間才能趕上內地城鎮和新加坡的人均居所面積。

  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加強關於香港發展的政策研究,譬如,開展關於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如何趕上內地城鎮和新加坡的研究。至今,關於香港房屋問題一直聚焦土地房屋供不應求,比較突出的具體問題則是公屋輪候時間不減反增,越來越多青年、尤其高學歷青年加入輪候公屋的行列。而今,統計數據告訴人們,即使解決了「住有所居」的香港居民,卻明顯不如內地城鎮和新加坡的居民住得寬敞。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在深入研究基礎上,提出香港人均居所面積在較短時間追上內地城鎮和新加坡的目標為競選口號,既有助於特區政府制訂和實施相關土地房屋政策,也有助於香港居民看清奮斗方向和目標。只要不僅以推動香港發展為政綱,而且以量化指標為口號,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就能占領香港政治高地。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