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東涌新市鎮擴展计划曝光:填海造地建屋49500套

2018-02-05
来源:香港商报

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之填海及前期工程今日动工,该市镇扩展后将成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社区。(设计图片 来自陈茂波网志。)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萬家成、馮仁樂報道:「東涌新市鎮擴展填海及前期工程」動工典禮將於今午舉行,意味着能提供近5萬個住宅單位的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正式上馬。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為此於最新網誌指,本港近10多年填海造地放慢,沒有新市鎮落成,這是土地供應緊張深層次矛盾之一。就未來土地供應而言,財爺稱,本港仍有多個填海造地的建議和數個重要的新市鎮項目,如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及錦田南等,相信只要以務實和相互體諒態度看待,填海及新市鎮發展便能「重新再出發」。

  東涌新市鎮擴展是重要里程碑

  香港土地供應緊絀多年,市民難尋立錐之地。昨日,陳茂波以「填海,再出發」為題撰寫網誌,透露討論多年、走過3輪公眾參與活動的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將於今天舉行填海及前期工程的動工典禮,有關計劃能提供數以萬計住宅單位。他表示,高興看到香港以填海提供較大幅用地供發展的方式能重新再出發,這「對香港未來的土地供應而言,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陈茂波

  陳茂波稱,東涌新市鎮擴展增加49500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3:37)容納更多人口的同時,藉此大幅改善當區配套設施,包括增加兩個鐵路站(東涌東及東涌西)、一個標準運動場(面積3公頃)、專上教育設施、診所、具規模的公眾街市,超過5公里的海濱長廊等,又會提供約87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作辦公室、零售及酒店發展,創造超過4萬個當區職位,方便更多居民可以原區就業,節省交通時間。由此可見,發展新市鎮是增加房屋供應、改善社區環境和配套設施的多贏方案。

  近半香港人居住於新市鎮

  陳茂波續指,本港現有新市鎮中不少土地都由填海所得。現時,本港共有超過350萬人居於多個新市鎮,占香港人口近半,新市鎮發展讓港人大幅突破了土地不足的限制,對解決市民住屋問題起到關鍵性作用,「讓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得以安居樂業,某程度上亦成就了香港過去高速成長的故事」。

  他進一步解釋,荃灣、屯門、沙田、大埔、元朗、粉嶺/上水等6個新市鎮,都在上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到80、90年代則先后推展了天水圍、將軍澳和東涌,而后者因香港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疫情等冲擊,樓市下滑而被大幅收縮發展規模,到2000年后更再沒有新的新市鎮落成,這也是香港現時土地供應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目前,東涌人口約8萬,即使計及正進行中的項目,人口亦只會增至約12.4萬,遠低於現時其他成熟新市鎮如沙田(包括馬鞍山)70萬人,或大埔28萬人的規模。現時,東涌許多方面的配套仍因受制於規模效益而未能提供,東涌新市鎮擴展正好成為契機,大幅改善當區配套設施。

  新市鎮可做到發展保育并重

  陳茂波說,隨着社會進步,填海工程已可做到發展和保育并重。以東涌為例,采用非浚挖方法進行工程,減少因淤泥對生態環境影響,同時參考澳洲、美國等經驗,在填海土地的岸邊重塑「生態海岸線」,日后大家到東涌東的海邊,放眼所見將不會再只是水泥建造的人工海堤,而是可以看到由紅樹林、蠔籃、生態磚組成的海岸線,海洋生物既可在此形成潮汐生態系統,居民也因而獲得一個自然優美的公眾休憩空間,可謂兩全其美。

  未來,本港仍有多個填海造地的建議和新市鎮項目,例如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及錦田南,陳茂波期望大家能夠以「務實」和「相互體諒」態度看待,填海及新市鎮發展的成功故事便能重新出發,「讓市民得以安居樂業,為香港的穩定繁榮續寫新的篇章」。

  【圖瞰香港】沙田填海前后大不同

  財爺陳茂波昨於網誌指,填海造地在香港有百多年歷史,「是香港受地理限制之下增加土地供應、推動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他以沙田新市鎮作例,呼吁市民以「務實」和「相互體諒」的態度看待填海。

  翻查政府資料,自1887年起至今香港總填海面積達7019公頃,占香港陸地總面積約7%,而沙田新市鎮土地正正由吐露港大面積填海開拓而成。據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沙田第一份發展藍圖在1961年獲當時總督會同行政局批准。1972年10月,當局發出沙田發展大綱草圖。1979年8月,當時的土地發展政策委員會批准發展馬鞍山,作為沙田新市鎮的延展部分。時至今日,沙田新市鎮人口已發展至近70萬人,總發展面積約為3590公頃,是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香港商報記者周偉立

  填海造地漸成社會共識

  在本港,現屆政府將增加土地供應、解決住屋問題列為首要工作之一。回首過去,本港主要依靠改變現有土地用途(即發展棕地、郊野公園、舊區重建等)及填海造地來增加土地供應;如今,有智庫組織推算,若能重啟填海,可為香港帶來額外逾3500公頃土地,選址包括長洲南、南丫島西、屯門及將軍澳等地。

  根據政府早前公布的「香港2030+」規劃,在考慮到房屋、經濟用途,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以及休憩用地和運輸設施的預測需求及可預見的情况后,基本總土地需求預計在未來30年將超過4800公頃,預料現有、已落實及已規劃的發展,加上重建已建設區,只可應付約3600公頃的土地需求,長遠缺乏最少1200公頃土地。對於上述,本港社會普遍認為填海造地將是解決之道。

  最近十年填海面積幾無增長

  據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截至1984年,香港累計填海面積為31.7平方公里;到1995年逾10年時間內,填海面積足足又增加了近27平方公里,至58.6平方公里。惟由2000年開始,香港填海土地則以緩慢速度增長,當年累計填海面積僅為62.6平方公里;再到2010年的10年間,全港填海面積亦只增加不到6平方公里,至68.3平方公里;而到兩年前的2015年,最新數字亦只有69.5平方公里。

  近年,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曾針對填海提出「新玫瑰園計劃」,建議政府重啟大型填海計劃——除東大嶼都會外,長洲以南是本港唯一可作大規模填海的海域,可考慮填海逾2000公頃興建人工島;有關用地可考慮用作搬遷現有的葵涌貨櫃碼頭及棕地上的后勤物流作業,以騰出空間發展。至於現時葵涌貨櫃碼頭,連同周邊支援貨櫃碼頭作業的物流用地及政府建議填海的青衣南,合共占地近1000公頃,等於近兩個天水圍新市鎮。

  團結香港基金亦建議政府可考慮在蒲台島填海,用作重置現有監獄等政府設施,原有土地則用作更高價值發展用途。連同屯門、將軍澳等填海選址將可提供近3500公頃的土地。

  回收粉嶺高球場?專責小組明討論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曾浩榮報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明日將舉行第九次會議。有消息指,該小組將討論極具爭議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發展方案,包括收回整個球場以興建約1.3萬伙,惟有關數字與外界預期的逾13萬伙相差甚遠。

  規劃署顧問研究提出兩方案

  資料顯示,香港高爾夫球會目前透過「私人游樂場地契約」,向政府承租整個占地達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而每年球會只須繳付象徵式地價1000元及繳交應課差餉租值3%與地租。由於占地甚廣及使用對象受限,在近年積極找地起樓背景下,收回粉嶺高球場興建資助房屋/私人住宅呼聲漸高。

  有消息指,規劃署顧問研究提出兩個有關球場的發展方案建議。其中,一個是保留部分高球場面積及用途,撥出個別土地興建逾4000至5000伙;另一個則是全面發展,料單位數量會增至1.3萬伙。

  對於政府「或向粉嶺高球場開刀」,部分意見將重點放在「建屋數目」上。有關人士認為,新界東北發展區房屋用地僅約90公頃,政府預期可建36000伙,按此推算粉嶺高球場建屋數目應逾數萬。甚至有立法會議員指,該高球場規模最多可建12條沙田水泉澳邨,即提供1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當然,粉嶺高球場目前并不只有球場設施,亦包括歷史建築及古樹等。

  全港31幅私人體育會承租土地

  資料又顯示,包括粉嶺高球場,全港現約有67幅私人游樂場地契約用地,共占地逾400公頃,其中31幅是私人體育會承租,占地約354公頃。

  據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原定上次會議(1月27日)就談及「私人游樂場地契約用地」,但由於仍未收到有關政府文件,從而延至明天會議再討論。此外,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日前曾指,暫未決定是否發展整個高球場或只發展部分土地,具體須待專責小組討論。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