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30

1987年與2018年的黑色星期一

2018-02-09
来源:香港商报

   美股周一(5日)閃崩,道指在短短6分鐘內暴瀉逾500點,跌至23900點左右才喘定,並觸發環球股市急瀉。可幸的是,暫未見股市急跌引致流動性抽緊,否則或會引發衰退,後果堪虞。

  碰巧的是,是次跌市剛好與1987年10月19日美股股災一樣,皆在周一發生。當年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的美股股災,主因是時任美國財長「出口術」讓美元下跌,觸發市場恐慌,繼而沽貨。至於本周一美股急跌,則由於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迫近3厘,觸發投資者拋售股票資產所致。

  不過,上述論述只道出美股兩次股災的表面原因,追源溯本,真正原因與股票市場運用高科技有密切關係。1970年代末期,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 開始興起,當時不少投資者透過程式交易,同時買入和沽出股份。

  雖然程式交易可使投資者預設交易指示,惟一旦市場突然轉向,或出現偶發性因素而帶來「雪球效應」,使跌市一發不可收拾。美股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便在這種背景下發生。

  「高科技」的破壞力

  全球雖然受了「87股災」的慘痛教訓,但面對科技浩浩蕩蕩,程式交易不僅未有被投資者唾棄,反而被他們受落。更甚的是,30年後的今天,除了程式交易,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 相繼興起,未來更大型的股災,它們肯定將會參與其中。

  不過,更恐怖的是,隨市場產品日新月異,個別衍生工具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發行商,除了以證券為標的外,更發行與股市升跌對賭的掛產品。

  在市況穩定時,上述產品的確發揮了風險對沖效果,但無奈當前「科技大過天」,若程式交易、大數據或AI 與衍生產品合流引發股災,破壞力或會比過往大得多。對以上局面,全球監管機構是否已準備好應對之策?

  阿歷士

  (逢周五刊出)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