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北漂出租屋貓奴的悲慘生活,你中了幾槍?

2018-03-23
来源:日刻

  作者:李昱微

  視覺設計:大西

  在擁有一只貓之前,我時常自我懷疑。

  用薪水的1/3租了一間臥室,在占地上萬平方公裏的城市裏,屬於我的空間只有區區10㎡。可這10㎡要用每天近10h的工作維持。

  生活圈子逐漸狹窄,除了寥寥同事,就是零星朋友。從前周末還參加聚會,幾次下來都收獲甚少,不僅交不到聊得來的朋友,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還很高,覺得不劃算,就喪失了興趣。

  大部分時候都像個沉默的海怪,獨自棲居,積攢書本、電影、綜藝的數量,以此雕刻時間。

  說實話,這樣的生活雖獨立自在,卻多少令人惶恐。我時常擔心社交能力的退化、視野的局限化,更擔心成為別人眼裏的怪物。

  直到我擁有了一只貓。

  | 大學剛畢業開始租房的日子,在若大的的京城,異常的孤單,買來一只貓叫它皮皮 每次下班它都往我懷裏躲,而我也常常抱著它,讓自己暫時躲開所有的失意和迷茫。——@皮痞祖

  我的貓和我很像。

  它安靜、自在,生活簡單。無需帶出去散步,更無需時常撫摸,只要有食物、舒適的床和幹淨的廁所就心滿意足。

  大多時候我們互不打擾:我刷我的電影、它玩兒它的玩具。偶然,它會突然鑽進床底或跳上櫃頂,營造一個獨處空間。

  | 我感覺自己也有貓的屬性,懶懶的,白天困頓,動作遲緩;夜晚清醒,開始蠻幹。沒事就喜歡閑逛,也不喜歡受別人的限制。——@海牙

  這實在令人安心,甚至因此,我反而更願意與它親近。它不像難纏的人類,有時熱情得令人徒增壓力,有時冷漠得捉摸不透,總在計算得失、左右為難。

  而我與它的關系似乎更加健康。

  作為寵物,它並不簡單,而是細膩聰慧,情商很高。奧地利學者桃樂絲·格雷西稱:貓和主人會為了對方調整自己的行為,“喵喵叫”的聲音正是貓與人類相處時習得的一種信號系統。

  而美國研究專家德爾加多認為:喵星人實際上從我們巨大的橡皮臉上收集了不少信息。“當主人顯示出出愉悅或是憤怒的情感時,貓咪確實會有不同的反應”。 它們會根據人的情緒作出反應,並在與你的相處過程中,培養出屬於彼此的默契。

  這些信息都令我感到愉悅。

  | 貓不是黏人的生物,它們有自己的世界和界限,所以很多畫畫的人都喜歡養貓,互相作伴又不彼此幹涉。——@-繡繡-

  據說,人類在貓的眼中不是主人也不是奴隸,而是分享空間的室友。正如編劇史航的描述,“我和我的貓互為室友、互為寵物”。

  我和我的貓也是這樣。我們平等獨立,擁有默契,雖互不打擾,卻知道對方都在。在這種關系中,我感到的是放松和溫暖。

  | 史航和他的貓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很羨慕它。我比它活得擰巴多了。

  它身上有種難得的分寸感:既不過分親近又不徹底疏離,自由獨立卻懂得撒嬌,感到不快時還會恰到好處地拒絕(比如撫摸它時,它會輕輕咬你的手指,告訴你“夠了”)。

  總之,是人類無法習得的特性。

  | 貓有著詩人般的高冷、觀察力以及藝術家的氣質。——@畫畫的lulu

  在自大狡詐的人類面前,它總能保持一份體面。雖體型嬌小,卻性格強大,至今無法被徹底馴化,甚至能利用人類的情感滿足自己的需要(研究者稱,貓十分睿智,會調整它們與人類的溝通技能,以便說服主人在它們饑餓時給它們喂食,而狗狗們更可能聽令於主人)。

  正如作家田原所言:“貓的魅力,也許在於給你期待,它們聰明地保持著和你的距離,讓你期待更親密,讓你期待更深入,它們拿捏的,是人類的不滿足。”

  馬未都這樣描述它家的貓:“(我家貓)偶爾會到你跟前撒撒嬌,可分寸掌握得好,決不讓抱。抱上它10分鍾,它就會把頭扭向一邊,再不看你,等待你松手。”

  | 馬未都和他的貓登上雜志封面時用圖(出版社提供)

  這種獨立的分寸和聰慧的特性,是我癡迷並羨慕它的原因。

  網上的貓奴數量龐大,成為了我稀薄社交的彌補。

  貓奴會花費超過非養貓者三倍的時間泡在網上,制作關於貓的視頻、圖片,分享貓與自己的故事。

  有趣的是,盡管養狗者數量更多,但貓在社交網站上的曝光率更高,因為它們實在太難琢磨了。 病毒內容傳播專家薩姆·福特把貓稱為“完美的情緒畫布”:它們時常做出意想不到的行為(比如一頭紮進魚缸裏)或流露難以捉摸的情緒,這給予了人廣泛的解讀空間。

  所以我們有無盡的話題可以分享。

  | 貓總是給人神秘、不可預測的感覺,很難猜到它們在想什么。所以我把它畫在讓人感到不知所雲的圖案之中。我們都在等著它說出一句不知是什么的話來。——@Toyoya

  Buzzfeed撰稿人Jack Shepherd提出:“社交網絡其實可以被看做是一個虛擬的遛貓公園。對養貓的人的來說,由於貓咪喜好室內活動的習性,貓主人們並不用在戶外‘遛貓’。而社交網絡的出現,賦予了貓主人們發聲的渠道,給予了他們可以盡情討論貓咪和個人生活的空間。在這個虛擬遛貓公園裏,貓咪就是一切。”

  而恰好,我和其他貓奴都內向敏感,我在貓奴圈裏找到了戶外社交中找不到的同類。而我們也不止聊貓,還聊愛貓的藝術家們:擁有34只貓並為其中一只起名為“海明威貓”的海明威、將貓視為完美之物的博爾赫斯、愛像貓一樣神經質的姑娘的伍迪·艾倫、在貓身邊孤獨死去的費朗索瓦斯·薩岡……

  |費朗索瓦斯·薩岡和貓

  正如德克薩斯大學的心理學家Samuel Gosling的調查:“養貓的人比那些喜歡挖狗的人更缺乏合作性、同情心和外向性,而且更傾向於焦慮和抑鬱。貓的人也比狗的人更具有藝術和智力上的好奇心。”

  漸漸地,我中毒了。似乎唯有在它的基礎上才能建立屬於我的生活圈,除了它外,沒有事物信任我、我也再難信任他人。

  它甚至是我理想的愛情彌補。

  日本小說家森村誠一這樣描述:“所有動物之中,貓離人最近……人與狗之間需要繩子牽,而人與貓之間卻不需要,這是因為貓與人是被肉眼看不見的命運之線聯系著。”

  是的,我們被看不見的命運聯系著。

  | 田原利一 原畫「貓とお晝寢」

  但我明白這一切都是個人化的情感投射。

  我們利用貓難以捉摸的特性,投射狹窄生活中無法觸及的一切。

  為它賦予主觀期待的性格、假想與它之間的理想關系……用這一切想象掩飾10㎡空間的逼仄,和自我的渺小。

  而事實上,貓根本不需要人類的陪伴,我們不懂它,它也不懂我們。

  參考資料:

  目客雜志《貓:懶得理你》

  《貓咪百態》王天放主編

  《“拜貓”群體網上興起!醒醒吧你養的不是貓而是另一個你》成都商報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