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巴金致青年作家:你們丟開顧慮,不用膽怯

2018-05-04
来源:收获

  全國青年創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我長期患病行動不便,不能去看望你們。但是,我的心和你們在一起,我向大會表示衷心的祝賀。

  這是第三屆青年創作會議了。我還不曾忘記一九五六年首屆會議召開的盛況。不少有才華、有見識、有朝氣的年輕人帶著理想和希望來到會場,又滿懷信心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以為從此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熱烈的心奉獻給祖國人民,卻沒有料到惡運就在前面。他們中間一部分人剛剛顯露才華,就受到曆史的不公平對待,甚至給剝奪了發表作品的權利,在苦難中掙紮了二十年。但是,冤案終於給平反了,他們重見了天日,成為新時期文學的中堅分子,他們用大量的作品充實了我們祖國的文學寶庫。不用說,要是沒有這二十年的災難,他們在創作上或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們看得見他們長長的腳印,那么多的汙泥,那么多的石子!你們看到這坎坷的道路,你們會同意我的說法:你們比他們幸運,你們雖然也經曆了風風雨雨,可是在你們創作剛剛起步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比較寬松、和諧的環境,這種安定團結的氣氛是人們渴望了很久的。老一輩作家期待了多年的創作自由終於在你們眼前露面了。你們可以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聲音歌唱,有那么多的期刊發表你們的作品,那么多的讀者關心你們的成長。我們的事業在前進,我們的隊伍在創作實踐中壯大。大家都在談論當前有利的氣候和環境,這樣的條件會培養出更絢麗的鮮花,但是從事創作的人倘使不維護這些屬於他們的權利,他們即使得到它們,也不能保持長久。這一點你們也明白。

  近十年來,作家的隊伍有了很大的發展,十年動亂把大量的青年人扔進大熔爐裏、大油鍋內磨煉,教會他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寫作,於是成千上萬的青年作家從生活中湧現出來,這次出席大會的僅僅是他們的代表,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人困惑不解,為什么有這么多的青年對文學創作感到興趣?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一時的熱鬧,只是曇花一現,擔心後繼無人。我看這困惑、擔心都是多餘的。我始終相信那句老話:生活培養作家。生活本身(不是別的)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不過這不是說生活會自然而然地造就出作家,作家必須對自己熟悉的生活進行深入的思考,要善於從生活中挖掘和發現。要用自己的腦子指揮拿筆的手,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要人雲亦雲,違背自己的良心,說自己不願說的假話。

  十年浩劫給中國人民留下多么深重的心靈創傷和難以忘卻的痛苦記憶。但是深刻反映這一時期生活的作品至今還不多見。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有人勸我們忘記過去,目光永遠向著前面的光明;還有人堅持不讓揭露自己的瘡疤,說是家醜不可外揚;然而也有人忘記不了銅頭皮帶在頭上揮舞的日子;還有人不停地問自己:“是不是真有創作的自由?”人們在思考,人們在探索。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就是我們的榜樣,先生敢想,敢說,敢寫,他從來不用別人的腦子替自己思考問題,他更不曾看行情,看別人臉色寫文章;他探索、追求,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為了社會的進步,他用筆作武器戰鬥了一生。他用作家真誠的、熱烈的心指引讀者走生活的道路。他從不向讀者裝腔作勢,講空話、假話。在他的每篇作品中我都看到作家的藝術的良心,他的作品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

  兩年前,在作協四次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我曾提到我們文學界百花爭妍的景象,我說創作之繁榮、理論之活躍、作家隊伍之壯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仍然保持這樣的看法,對我國新時期文學的前途,我還是十分樂觀。當然別人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看到“危機”,有人發出警告,有人大聲呼籲,我覺得他們都有道理,但也不一定完全正確。要求爭鳴,要求齊放,要求大家說心裏話,要改變說慣了的、沒有變化的同樣腔調,就免不了有“噪音”。我看這倒是個可喜的現象。一潭死水久了會發臭,活躍的熱鬧場面才會帶來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不用怕亂,可怕的是停滯和沉寂。只有各人講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才能有比較,有競爭,有辯論,最後才會得出誰是誰非的結論。我們歡迎嚴肅、認真的作品,我們希望青年作者有話不要咽在肚裏,有感受就寫出來,把自己的心毫無保留地獻給讀者,讀者會感激你們。

  我不過是比你們早兩三代的作家,並沒有多大的成就,只是我有幾十年的經驗。我和我的同代人,生活在多災多難的國家裏,生活在忍饑受凍的人民中間,我們不能不和讀者同甘苦共患難。我希望你們不要管自己寫的是不是偉大的傑作,不要考慮某些人是不是喜歡你們的作品,只要看你們是不是使出了全部的精力,是不是寫出了你們對生活的真實的感受。每個作家從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學,都是為了找到一個機會接近人民,向讀者吐露自己的心聲。我們那一代的作家只是想獻出自己微弱的力量,對我們在苦難中掙紮的祖國人民做一點有益的事。我相信今天的作家也不會脫離社會,遠離讀者,你們也一樣會同讀者一起尋求中華民族真正騰飛的道路。

  兩年前我還說過,“我們的文學沒有理由不站在世界文學的前列”。但是經過反複思考,我更明白中國作家首先是為中國的讀者寫作。倘使我們的作品不能打動中國讀者的心,不能幫助中國讀者認識人生,認識自己,不能支持他們對真理的追求,不能激發他們的羞恥心和正義感,幫助他們取得為崇高目的獻身的力量,倘使我們的作品不能在中國讀者中間產生巨大影響,得到本國讀者的熱愛,中國文學怎么能站在世界文學的前列呢?得不到自己熟悉的人民理解,不能同生活在一起的本國讀者心連心,還說什么奪取“世界冠軍”?!所謂劃時代的巨著也不是靠個人的聰明才智編造出來的,它是作家和人民心貼心之後用作家的心血寫成的。我認為作家的目的應該是高爾基的那句話:“使人變得更好。”要做一個好作家,首先要做一個真誠的人。文品和人品是分不開的。

  十年浩劫帶來莫大的災難,浪費了幾代人的寶貴時光,對年輕人也不例外。為了奪回失去的時間,青年作家必須不斷學習,提高修養,繼承我國文化遺產,學習外國的各方面的成就。學習是無止境的,不論是傳統文化或者西方現代科學藝術,只要對我們有用,我們都可以把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在創作實踐中豐富我們的知識,鍛煉我們的筆。不用害怕文化開放,開放會帶進來各種新的事物,好的我們大量借用,壞的我們可以不要。兩種文化接觸,一定互相影響,比賽高低,你化我,我化你,好的東西不會給人隨便化掉,優秀的文化也不會一碰就倒,我們應當有這個信心。不要因為害怕汙染,就關上門不見人,死守著祖先遺產永不更新。不學習,不思考,哪裏會走上振興民族的光明大道?

  我年過八十,靠藥物延續生命,已經到了擱筆的時候。放下這支使用了六十年的筆,我不能沒有留戀。但是面對著一片繁榮的景象,我仍然保持著一顆熱烈的心。我說過:“文學事業是集體的事業,有集體的智慧,也有個人的苦心。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對這個事業,每個作家都有份。我好比一滴水,文學海洋中巨浪奔騰,一小滴水也不會幹涸。”我們的事業會大放光芒,一代一代的作家將為它作出自己的貢獻,更大的希望還是在你們的身上。

  大會開始了,我充滿信心樂觀地在傾聽響亮的年輕聲音。青年作家們,前面有燈光,路上有泥水,但是四面八方都有關切的眼光,整個民族同你們一起前進。你們丟開顧慮,不用膽怯,大膽地想,勤奮地寫,把自己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全寫出來,你們不會辜負祖國人民對你們的期望。我信任你們。

  十二月

  注: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八七年一月三日《文藝報》第一期,寫作時間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現據一九九五年三月上海遠東出版社初版《再思錄》收入本書,本書未特別注明的文章,均依據初版《再思錄》收入。

[责任编辑:仇佩姿]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