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600人出席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 兩岸搭舞臺 青年話未來

2018-06-06
来源:香港商报

  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舉辦。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田琴、呂斯達、胡薇報道: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兩岸青年的交流與合作。4日-6日,作為海峽論壇重要子項目的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舉辦。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青年社團負責人600多人出席論壇,以「兩岸青年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共話未來。

  用親眼了解消除片面誤解

  此次論壇的一大亮點,莫過於網絡「首來族」的徵選,凡是沒有來過大陸和福建的台灣同胞可以優先報名,這為今后的兩岸交流活動起到了一個積極正向的作用,也使論壇活動更能深度輻射到台灣島內。

  青年代表未來,兩岸青年肩上扛着重任,其溝通交流的意願,彼此之間的認識與了解,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兩岸關系的走向。但由於歷史原因和人為阻隔等,台灣一些青年對大陸認識尚淺、渠道不暢。正如中華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曾維廣所言,太多的台灣青年沒有到過大陸,更沒有實地考察、交流,對大陸的印象都來自特定媒體的片面報道,所以存在深刻的誤解。台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秘書長鄭婷文坦言,唯有通過多舉辦活動,不停地去推動彼此的認知和了解,讓沒有去過大陸的朋友,有機會心平氣和來接觸中國大陸,讓他們去了還想繼續再去。

  台青「廣度」嫁接陸青「深度」

  「只有自己去理解國家的發展戰略,才能更好地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論壇嘉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聯會原主席吳杰莊在談及國家機遇與青年發展時,以自己親身經歷,鼓勵青年人自己多點去了解,多點去體會國家發展的路線和成果。他坦言,現在青年人要懂得學會抓住機會,而不是等待別人給予機會。

  「台青到大陸創業要接地氣」,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表示,創業台青要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還要思考提出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并認真了解地方的政策環境。這些年他感受到兩岸青年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大陸對台灣青年前去求學、就業、創業營造了越來越好的發展環境。

  台灣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陳建維認為,兩岸青年精準對接最重要,聯合會通過跟大陸幾個省市的青聯會項目的對接,針對兩岸青年交流做創業就業領域的服務,推動一些務實的實習計劃,都獲得非常好的反響和效果。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執行長徐御格則建議,台灣青年的特質在於創意豐富,具有橫向上的「廣度」優勢;而大陸青年在人脈、信息、執行力等需要縱向深耕的領域具有「深度」優勢。因此兩岸青年需要相互的整合嫁接,形成團隊,共同開創事業。

  吁共擔民族責任

  鄭博宇表示,台灣青年都看到大陸推出「惠台31條」背后的滿滿誠意,台灣有關方面要深刻反思。吳杰莊也站在香港的視角分享說,「大部分青年有很好的能力,只要我們有耐性地與他們一起成長和發展,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國家,必定會令青年發揮自己的潜能,為未來發展出一份力。」他表示,兩岸青年創業要認清方向,看準市場,「相信自己、相信國家」。

  「兩岸青年應該加強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峽青年論壇自2003年舉辦以來已走過了15個年頭,從區域性交流平台到全國性交流平台,從初生到華年,海峽青年論壇已成為鐫刻在兩岸青年腦海里的交流符號。

  張志軍:政治因素阻不斷兩岸情

  以「新時代新公益」為主題的第六屆兩岸公益論壇昨日在廈門舉行,吸引來自兩岸51家公益機構的代表和愛心人士逾500人參加。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在論壇致辭時指出,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淺淺的一灣海峽,政治上的人為因素阻隔不斷兩岸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手足之情。「今年汶川大地震10周年,我們無法忘懷在危難關頭台灣同胞慷慨解囊,捐錢捐物,與大陸同胞堅定地站在一起,戰勝了近幾十年來破壞性最強、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台灣同胞遭遇八八風災時,大陸同胞同樣心繫災區,熱情施以援手。他憶述,2014年,其國台辦主任任內的小林村之行,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除了共同抗擊自然災害,張志軍也指出,兩岸公益事業的各參與者在更多平凡的日子里攜手并肩、精誠合作,為需要幫助的同胞貢獻力量,增進了兩岸民眾福祉和親情。

  張志軍還談到「惠台31條」,其中包括鼓勵台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大陸扶貧、支教、公益、社區建設等技術工作。他表示,希望本屆公益論壇能就貫徹落實這些措施發揮積極促進作用,推動更多的兩岸同胞共同投身兩岸公益事業,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論壇開幕式上還啟動了「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支持計劃」,多家企業為台灣青年在大陸提供133個實習崗位和76個就業崗位。

  【台海谭】10年手足情不變

  不知不覺,海峽論壇已經走過10年,這個被譽為「海峽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的論壇,見證了多少鄉情、親情、友情,結出了累累碩果,成為兩岸同胞心靈融合的重要推動力量。

  如今,兩岸面臨新情勢,蔡英文上台以來,頻頻破壞兩岸關系,尤其是連遭兩次「友邦斷交」之后,民進黨當局先是限制大陸官員赴台參加兩岸連續舉辦多年的百姓論壇,接着又禁止新黨青年軍王炳忠、侯漢廷、林明正登陸參加海峽論壇。但就是在這樣嚴峻复雜的背景下,昨日登場的第十屆海峽論壇,仍然延續了往屆的熱絡。前來參會的台灣團「擠滿廈門機場」,繼第九屆首辦兩岸美麗新人集體婚禮,今屆還首納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中共十九大后首個大規模兩岸交流活動的浩大聲勢說明,分裂勢力阻擋不了兩岸民間交流的大趨勢。正如海協會會長張志軍所言:政治人為因素阻隔不斷兩岸手足情。

  重重枷鎖擋不住西進腳步

  十年論壇的交流給兩岸留下太多美好回憶,今年的「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徵文活動就將這些同胞手足情細細向外界述說。台灣青年、北京創業公社總經理鄭博宇在徵文中寫道:「共圓中國夢,台灣青年不能置身事外,一同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也能看得更遠。」選擇兩岸婚姻并選擇在平潭發展的台灣青年陳昭欣寫道:「我了解兩岸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融合發展,慢慢的自己也走在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這些由台灣同胞親歷、親聞、親述的真實故事,不僅是溫暖人心正能量的海峽故事,更是海峽論壇十年來兩岸同胞增進了解、加深情感的最好見證。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相信類似為兩岸民眾搭建的平台,可以讓兩岸同胞更加親密交流,可以迸發出更多最樸實、最感染人心的血緣親情故事。

  看到這些,一味反制喊卡的蔡當局更應該反思,為什麼強行加上如此多的枷鎖,還是沒能抵擋台灣年輕人用腳投票,去選擇未來發展的道路。或許,正如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曾在海峽論壇說的那句話:只要我們能夠點燃兩岸和平交流的心燈,相信一燈引千燈,燈燈相映,必將給兩岸帶來一片光明。鍾智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