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宏利:波動市况下 新興亞洲仍具吸引力

2018-06-25
来源:香港商报

  5月份無疑是一個波動的月份,因地緣政治消息眾多,大部分股市在上月下滑。尽管環球股市陰霾瀰漫,但現時的市場波動很可能是調整期的延續,而非熊市的開始。其中,新興亞洲市場成為焦點,原因是區內央行調高利率,以緩和通脹壓力,并為貨幣提供支持。若標準普爾500指數重拾升勢,其他股市料可靠穩。短期來說,在強勁的技術和基本因素支持下,美股的表現可望繼續優於大部分股市。然而,展望未來6至12個月,傾向偏重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

  5月市况動蕩不足為奇

  5月份,市場聚焦於地緣政治及金融風險: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華府落實就鋼鐵和鋁材徵收關稅,使貿易戰的憂慮升溫;西班牙國會向首相拉霍伊提出不信任動議,動議最終獲通過,拉霍伊下台;以及意大利經歷短暫但重大的憲法危機,最終由民粹主義和疑歐派政府執政。在憲法危機爆發后,意大利兩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大幅飆升190個點子;而資金流向避險資產,促使十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孳息在一日之內下跌約15個點子。阿根廷和土耳其貨幣大幅貶值,亦觸發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避險情緒。受上述風險影響,大部分股市在上月下滑,其中新興市場債券和股票的資金流顯著下跌,實在不足為奇。

  綜觀5月份,值得關注的正面市場發展,包括美國龍頭科技股公布強勁的業績,帶動納斯達克指數上升5.5%。美國小型股亦強勢揚升,羅素2000指數在月內飆升6%。兩項指數均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0%。美國小型企業的商業信心最受惠於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從行業分類看環球股票表現,5月份領漲的行業股份為資訊科技(6.4%)、能源(1.9%)和原材料(1.6%),而非傳統的防守性行業。傳統防守性較強的行業受挫,環球電訊股跌5.4%,公用事業股跌2.1%,日常消費品股亦跌1.2%。這趨勢似乎與正常的市場調整不符。

  目前市况非熊市開始

  目前市况很可能是調整期的延續,而非熊市的開始,相對債券,環球多元資產投資組合應繼續適度偏重股票,投資期為6至12個月的投資者宜做好準備,押注在環球經濟持續增長的一方,而非受阻的環境。

  就增長情况而言,采購經理指數在首季下跌僅反映環球經濟「局部疲軟」,而非擴張周期結束,經濟擴張可能延續至2019年。重要的是,美國、中國內地和新興亞洲在第二季帶動環球經濟活動回升,使已發展市場與新興市場再次出現同步增長。這情况利好環球股市,但亦使利率的短期前景偏淡。

  目前的商業周期升勢終會結束,只是時間問題,而市場焦點似乎縮短至2019年下半年或2020年上半年。投資者對周期結束的時間或擴張期告終的因素并無明顯共識,最普遍的觀點可能是,美國勞工市場過熱和工資壓力上升,最終促使聯儲局采取行動,但現時尚未到達這個階段。若美國勞動參與率上升(正如近年的日本),同時資本開支增加并提高生產力,聯儲局的行動時機可能推延至2020年之后。簡而言之,美國經濟仍表現良好,認為未來前景黯淡屬言之尚早。

  中美支持環球經濟增長

  雖然近期面對的風險似乎有所增加,包括意大利局勢、石油價格、利率上升、貿易糾紛及美元回升,但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內地均繼續為環球經濟增長提供基本支持。若環球經濟錄得近4%的增長,同時企業盈利回升,而股市卻陷入熊市,這并非合理的發展。宏利引述研究指,在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穩健,而股市表現持平的罕見情况下,翌年將出現強勁回報。

  就中美貿易戰的憂慮而言,由於有消息指美方與一家科技公司達成協議,加上中方建議擴大美國進口規模700億美元,相信兩國之間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偏低。

  短期來說,美國股市的表現可能較大部分市場堅挺,主要由於技術因素較佳、減稅帶動企業盈利強勁,以及預期第二季經濟增長加速。然而,展望未來6至12個月期間,傾向偏重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主要由於非美國股市處於更滯后的商業周期階段,因此企業盈利迎頭趕上的空間較大,前提是環球經濟的升勢延續。

  新興市場面對挑戰

  新興市場股市近月表現一直未如理想,5月最后一周的資金流出金額,創2016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市場近期弱勢,主要源於美元由近三年來的低位反彈,令市場推測升勢進一步持續。但美匯指數接近見頂,一旦美元失去上升動力,新興市場的投資氣氛料先穩定下來,然后開始改善,特別是開始察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數據好轉。

  最近新興市場出現新的憂慮:隨着聯儲局進一步加息和量寬環境逐漸逆轉,環球流動性將顯著收緊,對以美元借貸的新興市場企業添加財務壓力。然而,有關憂慮實屬過度。首先,環球美元流動性只會逐步收緊,畢竟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尚未退出量寬。其次,撇除中國內地企業,新興市場企業的平均債務水平實際上遠低於美國企業,而近期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出現強勁增長,意味着更有能力處理相關債務。再者,外債水平上升,除了是企業一如既往借入外幣,亦可能是外資增持當地證券所致。

  新興亞洲仍具吸引力

  亞洲方面,許多投資者對近期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和印度先后加息表示憂慮,擔心亞洲加息周期是否開始,若不調高區內利率,外國投資者將繼續撤資,「抽走」區內的流動性。

  然而,外資股票組合於4月及5月期間流出亞洲(日本除外)的資金,已達過去沽貨離場的水平。經過2月至5月接連的沽售,外資持貨已松綁,年初至今累積流出資金147億美元,相當於近年流入資金的90%。

  亞洲多國接連加息是本地因素使然。尽管歷史上,亞洲及新興市場利率通常緊隨已發展市場利率走勢,但不認為亞洲各國央行將被迫跟隨聯儲局加息,而且與聯邦基金利率每次上調25個點子的步伐一致。在目前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制下,單一貨幣不可能完全獨立,除非該國擁有強大的資本管制。

  整體而言,自市場轉趨波動以來,亞洲利好基本因素的變化相對較小。在香港、印度、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經濟數據帶動下,2018年首季亞洲(日本除外)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輕微加快。最新公布的每月經濟數據顯示,區內增長趨勢變化不大。出口數字稍為改善,但采購經理指數和新出口訂單疲軟,令市場保持審慎。然而,即使未來數月出口轉弱,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的內需仍然堅挺。

  有別於只參考相對宏觀強弱挑選看好的新興市場經濟體,較理想的策略可能是尋找良好「由下而上」的投資機會,在受到貿易及地緣政治憂慮而出現嚴重拋售的市場,物色具良好長遠增長前景、強大業務基礎及已呈超賣的優質企業。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資本市場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