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解读】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8 创八个月新低

2018-08-01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7月媒体制造业PMI数据出炉

        8月1日公布的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8,较上月降低0.2个百分点,为八个月以来最低。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制造业PMI 录得51.2,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

        专家解读财新制造业PMI

  7月媒体制造业PMI数据为50.80,昨日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2%,已连续24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

  尽管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PMI扩张势头放缓,但目前仍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保持在51%以上,表明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势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昨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PMI为51.2%,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5个月位于51%以上。制造业大多数行业保持扩张,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4个行业的PMI位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PMI指数出现一些波动,但运行基本稳定,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势头。

  与制造业PMI走势一致,非制造业PMI指数7月份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至54%,但该指数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在54%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分析称,非制造业PMI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的回升以及销售价格指数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内生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

  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行业表现来看,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数据显示,7月份,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产业PMI分别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0.8和1.4个百分点,都处于较高水平;消费品行业PMI上升0.6个百分点至52.4%,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1.2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文韬分析说,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消费品行业景气水平仍高于制造业,高耗能行业景气水平低于制造业,反映出创新驱动产业增速较快。而消费品行业表现较好,表明当前消费升级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数据还显示,7月份,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数据中已有体现。7月份,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升至50.2%,创下自2016年12月以来的阶段性高点。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据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依然维持显著的韧性,这很大程度上是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就业的贡献度明显上升。从就业角度来看,下半年政策也无大幅调整的必要。

  从分项数据看,两个制造业PMI也大同小异。两个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出现下降,两个原材料库存指数略有上升,不同的是,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持续下降,创25个月以来最低,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产出预期指数微升;而统计局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持平,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产出预期指数明显下降。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7月制造业景气度温和走弱,出口形势再度恶化,拖累加大,但企业积极增加库存、资金周转压力有所缓释,对制造业形成了正面驱动。

  2018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较一季度略有回落,各方普遍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战逐渐升级和国内去杠杆的推进,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将加大。市场希望,上半年偏紧的去杠杆和财政严监管政策能够放松甚至转向。不过,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未做出政策转向的决定,只是强调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更多是边际微调而非转向。

  上半年财政严监管导致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对经济增长造成明显拖累。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但这只是为了避免在建项目资金断供,造成工程烂尾。政治局会议将稳投资排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第五位,显示基建大幅加码的可能性不大,只是起到托底作用。

  在操作方式上,积极财政政策更多体现为财政支出进度的加快,以及上半年进展极为缓慢的地方债发行加速,这些都是符合现行监管要求的措施,对地方债的严监管恐难放松。

  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也意味着去杠杆的方向不变,只是力度和节奏要相机调整,避免经济产生明显波动。

 

  从目前看,决策层的定力明显超出以往。在去杠杆和严监管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和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保住前期去杠杆、严监管的成果,虽然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