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電器稅令人生怨

2018-08-07
来源:香港商报

  獅子山學會 吳健華

  我早前曾指出,「電器稅」實施後,售賣方一定會將稅項轉嫁到市民身上,轉嫁給市民的加幅將會比「電器稅」原本所訂的更多。原因很簡單,官方向電器售賣方加稅,為避免利潤損失,售賣方首先必然會將責任轉嫁給市民,而既然官方幫忙搭了棚,如不藉此機會再加多一點,豈不是很蠢?最起碼要將因「電器稅」而帶來的新增行政開支都轉嫁給市民。這麼簡單的邏輯,根本不是什麼複雜的商業議題,但對於某些坐在冷氣房以政策制訂者自居的官員,則可能真的不懂,即使早知道帶來的影響,亦可推諉給商人說是「商業決定」。

  何謂自由市場?我的看法很簡單,就是最好政府什麼也不要干預,否則在政策傾斜下,只會令實力雄厚、資金充裕的行業龍頭得益,處於下游的經營者卻走向滅亡,某間在港上市的造紙公司便受惠於內地環保政策,減少了競爭,股價節節上升。同樣,香港的「電器稅」亦會帶來寡頭壟斷的結果,現在已有小型回收商指,因官方只讓一間大型回收商回收指定電器,有利益輸送之嫌,且在壟斷下大幅壓低回收價,令小型回收商在轉手時賺不到利潤,隨時要退出市場,而一些服務街坊多年的小型電器舖也指「電器稅」令生意下跌六至七成。估計在這場官方炮製出來的不公平競爭中,大營電器店只須提供短時間的減價促銷、加強與回收公司合作提供服務,便能搶佔市場份額,壟斷市場,小型電器舖最終只會維持不了而相繼結業。

  以下是我日前在旺角某間模型店內聽到的一番說話:「從前買件新電器,就一定會幫忙將舊的清走,現在即使肯付錢也未必可以」、「現在的香港,該做的不做,卻專弄些無謂事情出來」。

  環境局之前弄了個十分擾民的膠袋稅出來,但一個幾毫的事,普通人仍負擔得起,民間反彈不是太大,可是「電器稅」動輒要市民多付幾百元,就算是新屋裝修沒有舊電器可回收,也仍要硬被加價,700多萬市民被「整治」得怨氣越積越深,作為港人一分子,我很想大叫:放過我們吧!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