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25

【商报聚焦】混改加速 新型國企瞄準世界一流

2018-08-20
来源:香港商报

  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複雜曲折的40年歷程,是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變革。從一開始放權搞活國有企業,到搞好國有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再到現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回望來路,國有企業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附屬物,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現代企業——「新型國有企業」轉變。放眼未來,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無限。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改革從放權讓利「兩權」分離起步

  國企改革貫穿於中國改革開放全過程,也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縮影。新中國成立之後,經歷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經濟從多元所有制經濟到單一國有制經濟,國營企業走向主導或主體甚至壟斷地位,這導致其他經濟成分的企業逐漸萎縮,中國經濟一度陷入了萬馬齊喑的艱難困境。

  隨着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國企領域的改革,從嘗試放權讓利開始。不過,與過去調整隸屬關係和下放管轄權不同,1978年開始的國企改革,放權讓利直接到企業層面,從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始。

  1978年到1993年的國企改革提出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一時期,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對企業放權讓利,探索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分離,試圖引導國營單位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舊觀念與行為的束縛,使它們能夠逐步適應商品化的經營環境,完成自身的企業化改造,解決了一個個國有企業進入市場的問題。

  試點工作最初從四川開始。1978年底,四川省首先在6個地方國營企業試點,主要在發動職工增產增收的基礎上,企業可以提取一定的利潤留成,職工可以得到一定的獎金。四川省的「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成為國有企業改革乃至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起步的標誌。1979年,試點擴大到四川的100個工業企業,當年就取得良好效果。試點企業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9%,利潤增長33%,上繳利潤增長24.2%。

  1984年至1993年,國有企業改革最大的突破點是首次提出了「政資分開」,即從國營企業壟斷經濟走向企業自主經營制度,到國有企業上繳國家的財政稅利改為向國家交稅,再到國有企業的政資「兩權」分離。

  另外,對少數有條件的大中型工業企業還實行了股份制試點。金融學博士李義奇稱,1984年國企開始股份制企業試點,嘗試使企業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到1992年底,全國股份制試點企業增加到3700多家,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有92家。

  國企定方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0世紀90年代初,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計劃與市場之爭使改革陷入發展的僵局。同時,當時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對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巨大衝擊。觸及計劃體制本身的改革勢在必行,國企改革由此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1993年到2003年的第二輪國有企業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改革內容,即「制度創新」時期。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和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企改革實踐的重大突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談及國有企業改革40年來的成就,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革開放40年最大的成果和變化是實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成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實現了市場經濟以後,國有企業擁有了自主權,一切圍繞市場轉,企業的活力也得到煥發,這是一個最根本的變化,國有企業逐步走向市場。」李錦說。

  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並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40年改革歷程中,儘管中間有反覆,但整體上表現為公有經濟的「收」,包括抓大放小、從競爭性領域有選擇退出、兼併重組打造行業龍頭和世界級企業集團等過程;此外亦有非公有經濟的「放」,主要包括放鬆管制、放寬准入。

  1997年以來,政府在推進政企分開,實現「三改一加強」,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以及增資減債、降低資產負債率,禁止「三亂」、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進一步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又進一步加快了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

  值得關注的是,國有企業逐步從政府部門的附屬物變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現代企業制度基本框架初步建成。到2002年,國有控股企業中一半以上實行了公司制改革,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2002年中國內地進入世界500強的11家企業,全部是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對本報記者稱,近20年來,尤其是2000年之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企改革中的一大亮點,國企的監管變成由市場來監管,增加了企業的透明度,更使企業管理更加規範,這是市場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國企改革最成功的方式之一。

  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框架建立

  2003年,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其中「國資委」的成立被看作是國企改革進入新階段的一個標誌。2003年到2013年,國有企業改革以建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為主要內容,即「國資監管」時期,在這一時期,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框架基本建立並逐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得到加強,保值增值責任層層落實,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得到優化,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李義奇稱,2003年以後,國企改革主要是完善國有資本監督管理體制,建立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成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對國有資產實行統一監管。此外,建立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嘗試對一些壟斷性行業進行改革重組。

  國資委成立之後,着手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國有企業的經營責任制度,繼續推進改革、調整結構。一是將國企改制上市,競爭性國有大企業的改革方式就是成為公眾公司。股份制改革深入推進,不少大中型國企,成為公眾企業,上市主體。二是完善國有企業的董事會,針對一把手負責制,解決團隊決策問題。三是優化資源配置,從企業功能完整性的角度加強大集團建設等。

  王海峰告訴記者,中國的改革與東歐及其他國家的國企改革走的路都不一樣,「中國的國企改革屬於漸進的市場化,主要是通過企業上市,這種改革在其他國家中是沒有見到的,一來可以有效迴避風險,二來公眾的參與度也比較高,從而實現國有經濟漸進式的改革,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王海峰說。

  打造「新國企」混改加速

  事實上,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造就了一大批「新國企」,但為了與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國有企業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

  日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鶴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會議認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改革任務仍任重道遠。

  在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看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小組成立已有三年,而此次的小組會議乃是換屆過後具有特殊意義的第一次會議。劉鶴的加入,意味着國企改革小組在中央層級的提高,體現政府對國企改革的重視和改革力度加強的決心,也使得國企改革更具全局性意義。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從會後的資料來看,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在國有企業改革中,體制改革重點抓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抓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重點。現在,劉鶴一上來就抓這兩件事情,可謂重點突出。」李錦分析稱。

  在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務院提出將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隨後推出了聯通等公司混改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對混改的思路有了新變化,提出要「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資專家祝善波指出,「積極」意味着混改的推動進程將加快,而「分層分類」意味對於不同企業將會分別施策,對央企集團和下屬子公司不會「一刀切」。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則認為,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對當前中國發展階段和現實國情進行深刻研判的基礎上,為下一階段深化國企改革明確了基調,指明了方向,總體傳達出兩個信息:一是充分肯定了過去五年中國國企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績,特別用了「歷史性成就」一詞,政府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等推動國企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也為下一階段深化國企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深刻指出了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企改革所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國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正在增加。同時,國企內部的問題也不斷暴露,比如結構性過剩較嚴重、槓桿率較高、部分領域改革未達預期等。

  培育具全球競爭力一流企業

  當前中國經濟的問題以及優勢、劣勢都能從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身上找到根源。時至今日,改革的突破口,還是在國企。2013年以來,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分類改革」的新時期。

  回望來路,改革的主要紅利之一是極大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深化,與國際接軌;二是以央企為主體的國有企業集團逐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同時非公有制經濟逐漸成為國民經營的重要支柱,也誕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兩者共同奠定了中國經濟的國際市場地位。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報告還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李錦表示,近年央企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但放眼國際市場,競爭力仍須不斷提升,從「世界水平」到「世界一流」,實現新目標、新任務,需要新手段、新動力。「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進一步加大國企改革的進度,加大國有資本的監管,改革授權經營機制,這是一個很大的亮點,特別是授權經營機制,即公司改革,擺在特殊的位置,給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實行投資經營公司試點。」李錦對記者說。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國企收入利潤持續快速增長,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1至6月,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5.7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增加值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16508.9億元,同比增長22.6%;上交稅費總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14.4%。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