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旧书处理实用指南:电商平台比二手书店靠谱吗?

2018-08-30
来源:澎湃新闻网

  如何处理旧书?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当全民都习惯电子阅读之后,实体书自然将走向灭亡,那时也就不存在“旧书”这种东西了。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体书的市场依然存在,这点从一年一度火爆的上海书展上就可以看出。

  那么当我们把书买回家读完之后,又觉得不会再去读第二遍时,这些书该如何处理?相信有不少人会觉得棘手。当废纸卖?心疼。放在家里?占地方,碍事。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书籍电子化的发展,大多数人处理旧书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一些以旧书交易为主题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开始涌现。

  电子商务平台

  2002年对于中国旧书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年份,因为孔夫子旧书网在这一年诞生。孔夫子旧书网是传统旧书行业结合互联网而搭建的C2C(customer to customer)平台,它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传统旧书的买卖方式。

  任何一个守法公民都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注册旧书摊,并把自己手里的旧书挂在网上售卖,明码标价,买家也可以直接联系卖家。这种交易方式的好处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全国各地的书友得以在同一个平台上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对于买卖双方来说,也得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更为精准地找到对方。

  有了孔夫子旧书网以后,旧书行业的价格也变得透明起来。卖家定价多少、买家权衡书价,都可以通过查询孔夫子旧书网来获取参照系,这样不容易吃亏上当。当然,孔夫子旧书网上也不乏奸商故意标高书价,进行炒作,导致某些书的价格虚高不下,让真正需要这些书的读者望洋兴叹。

  相比孔夫子旧书网的C2C模式,2017 年5 月上线的“多抓鱼”旧书交易平台采用的是创新型C2B2C(customer to business to customer)电子商务模式。如果说C2C侧重渠道,那么C2B2C就更侧重于用户服务,试图对旧书进行回收、分类、再售卖,赚取二次交易的差价。

  多抓鱼刚出现的时候,曾经在文艺青年中引起一阵议论,因为这个平台对广大卖书人最方便的一点就是提供顺丰快递上门取书的服务。随时随地,只要用手机扫描书后的条形码,就可以看到多抓鱼回收的折扣和报价,如果觉得价格合适,就下单预约快递取书时间,然后等待平台验收通过后就可以收到相应款项。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多人发现多抓鱼并非任何旧书都会回收。为了顺利转手赚取差价,平台会优先高价回收那些畅销图书,譬如很多相对冷门的专业学术书籍则会在扫码时提示拒收,这对卖书者而言自然是糟糕的体验,意味着平台设置了多重审核标准,而且没有规律可循。另外卖书丢书问题和售后服务也曾为网友诟病。

被“多抓鱼”拒收的书籍,无从获悉原因

  继多抓鱼之后,今年上半年成都又涌现出一家与之类似的二手书循环公司,这家平台的名字叫漫游鲸。漫游鲸的收书规则与多抓鱼大体相同,只不过可能限于资本实力,卖家通过卖书后得到的书费被规定只能用来在漫游鲸商店里买书,暂时不支持提现。这就大大限制了一般卖书者的兴趣,除非在漫游鲸的商店里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因此,对于那些纯粹只想卖书而不想买书的客户来说,漫游鲸的这一模式显得并不友好,业务量也势必受到影响。

  以多抓鱼和漫游鲸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平台目标是要改变传统二手书交易市场的规则,目前看来,由于上述弊端的存在,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尚需时日。

  传统处理渠道

  相比新兴的旧书电商交易平台,传统的旧书处理方式一般就是赠送或者卖给二手书店。

  比如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前把宿舍里不再需要的书转送给学弟学妹们继续使用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当然现在有不少高校在毕业季还会允许毕业生们在校园里摆设摊位,低价处理他们的生活用品,其中自然少不了他们看过的旧书。一个人的大学时光往往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时段,人相对单纯,没有步入社会后的功利世故,对于知识和书籍的热情也更为纯粹,所以在大学校园里处理旧书应该是最便捷的一种手段了。

某大学校园里的毕业卖书场景

  另一种赠送旧书的方式就是捐献公益机构。中国有大量的边远山区和贫困村寨,那里的孩子常常是无书可读。因此把多余的书通过相关公益机构送到那些地方去,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不过对于文史哲专业的学术书籍来说,赠送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因为这类书籍专业性强,不具备大众阅读的基础,即使是送了出去,往往也是躺在角落落灰。这个时候,将这部分书卖给二手书店,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不管在哪个城市,二手书店都是文化人的天堂,也是精神地标。在旧书海洋里“淘书”的乐趣只有真正的文化人才能明白。对于卖书者而言,把书卖给二手书店老板其实也是给书籍安排一个理想的归宿,因为二手书店老板往往都是懂书之人,他们会根据旧书自身的价值出价,一般不会让卖家觉得吃亏,当然遇到奸商的情况除外。

  著名编剧史航曾经讲过自己在二手书店买书的经验:“其实,进书店淘旧书,跟看风水很像的,望之有冉冉气象,或者,望之恹恹无生气。书这东西,真是可近玩也可以远观的,远远看着,你几乎就知道这一排你要不要走过去……我相信旧书能够暖世界,因为旧书的身体内晒进去了太多的阳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沙郡年记》里说你在森林砍伐树木,一斧子下去,树干里释放出来的,就是十年百年的阳光。”

某二手书店内景

  把书处理给二手书店,除了经济上的考量之外,作为文化人最感幸福的便是参与了精神世界的货币流通,就像史航说的那样,旧书是充满阳光温暖的。试想某个陌生人在二手书店里逡巡浏览,从茫茫书海中挑中你曾经拥有的那本书籍,你们或许年龄、性别都有差异,但却在同一本书的精神空间内建立起联系,这是怎样一种奇妙的缘分?

  当然现在由于电商平台的出现,二手书店的生意受到极大冲击,有很多实体二手书店甚至主要是靠网上卖书才得以生存。在此也希望政府能够对这些书店给予一定补贴,在庞大的水泥森林中留下安放精神的空间。

  哪些书应该被处理

  知道了怎样处理旧书的方法后,下一步就要明确哪类旧书应该被卖掉?

  个人以为,处理旧书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凡是能在网上能找到电子版的书应该统统被卖掉,当然稀缺绝版书和签赠本除外。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藏书丰富的人都曾经历过这样一种体验:当你某天突然想找某一本书时,在书架上爬了半天格子,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最终也没有找到要用的书。而相应的电子版书籍,只需要我们在电脑前轻轻晃动鼠标,就可以马上呈现在眼前。为了时间成本和找书效率,也应该遵循这条原则。

  其次,教材教辅类图书也应该是在处理旧书时被优先考虑的目类。众所周知,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中小学教材都是为了考试而编写,一般只有需要掌握的各个知识点,而缺乏知识点的背景延伸,文科教材尤其如此。所以这类图书一般在学生完成考试以后就耗尽了它们的生命力,留在家里纯属多余。更何况,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行,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能留给其他人使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书店里的教辅类图书

  教材教辅类图书虽然考完之后就没用了,但起码孩子在上学的时候还是需要用实体书的。相较之下,辞书类实体书籍才是真正沦为了鸡肋。

  回想电脑网络普及之前,学生上学哪能离得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不论是读书认字还是写作文,这些辞书都是学生的好帮手,几年下来,看字典的破旧折损程度就能知道这个学生是否用功。时过境迁,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要是遇到生字生词,马上可以掏出手机“百度”一下,从《说文解字》到网络用语,各种辞条信息一应俱全、尽收眼底。

一本被用旧的《新华字典》

  当然,这里先不讨论信息电子化带来的弊端,毕竟技术进步给人类阅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拒绝阅读效率的提高。

  或许在传统文人看来,卖书多少有些斯文扫地的感觉。例如原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著名藏书家姜德明写有《卖书记》一文:“买书是件雅士,古人向来爱写藏书题跋,常常是在得书之后随手而记,讲起来多少有点得意。卖书似乎欠雅,确实不怎么好听。先不说古人,黄裳兄跟我说过,他卖过几次书,传到一个‘大人物’康生的耳朵里,那人就诬他为‘书贩子’,果然在‘文革’开始后,有人便盯上了他的藏书,来了个彻底、干净地席卷而去,还要以此来定罪名。贤如邓拓同志,因为需用巨款为国家保存珍品而割爱过个人的藏画,亦被诬为‘倒卖字画’。”

  但如今的年轻人根本不必有此顾虑,只要想一想一线城市的房价,那点略带酸腐之气的文人风雅便可以抛之脑后了。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