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跟着蘇軾學理財

2018-10-29
来源:香港商报

  上兩周我們討論了如何「正確引導」和「樹立理性金錢觀」。今天我想用幾個小故事來帶出財商教育的一個重點:榜樣的力量。

  當有了女兒貝拉以後,我一直在探索低齡兒童的財商教育。孩子對金錢的概念是模糊的、朦朧的,同時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如果我們平時張口閉口就是「等我發財」,孩子就會覺得只要躺就能富裕。如果我們的投資之道多數來自內部消息,那麼孩子就會覺得道聽塗說比自己做調查研究更重要。「言傳身教」這四個字,對父母的要求相當高。

  歷史上諸多的投資牛人告訴我們,可以用故事的方式,讓知識變得形象化、把理財教育趣味化,那麼小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慢慢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並且會在生活中舉一反三。

  范蠡的多元化

  其實,中國的理財教育源遠流長,春秋時期的范蠡就是理財的典範。范蠡不僅幫助越王臥薪嘗膽滅掉吳國,更棄官從商,成為齊國的首富,被後人稱為「商聖」。

  據載,范蠡辭掉大將軍職位後來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吃苦耐勞,努力生產。不多久,積累巨額財產,然後再次隱退,來到了山東定陶。范蠡看到此地居於「天下之中」,是貿易要道,便留在此地,根據時機進行物品貿易,時間不長,就累積了更多的財產。所以說范蠡是先選擇在海邊耕作種田,副業捕魚、曬鹽,然後再下海經商,用現在的說話,就是緊抓時代脈搏、多元化投資。范蠡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齊國首富,是因為他的財商非常高。

  多元化投資,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風險攤分後,無論經濟周期起起伏伏,都很難全盤皆輸。我們可以這樣教育孩子:升學填寫志願的時候,除了有第一志願,也要有保底學校。如果要留學,可以填報不同國家,避免因為某一個國家的簽證變化而影響留學日程。

  蘇軾的節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寫出如此佳句的正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代表蘇軾(蘇東坡)。

  說到蘇軾,也算是一生坎坷。被貶官後,工資待遇一落千丈,所以他考慮的就是做好開支控制,作出合理規劃。

  他是怎麼做的呢?他按照天數將工資分成小份,用繩子串起來掛在房樑之上,每天早上用樹杈挑取一串並存放每天剩下的錢。

  放在今天,那可以算是「定向收益」。我們可以這樣教育孩子,用錢要有計劃、有節制。不能二月頭收到壓歲錢,二月底就花完了,然後再要用錢就伸手向父母。應該在春節期間定下一個計劃:本年度我收到多少紅包,百分之多少用於儲蓄,百分之多少用於娛樂,百分之多少用於慈善,百分之多少用於投資。然後平均計算每一個月,我大概有多少可支配的資金。

  給孩子支配的權利,但是不可以濫用。如何把握支配和濫用?我期待你們的答案。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少年財商三部曲系列)

  李逸嘉

  (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