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北京老字号知多少

2018-11-02
来源:《道北京》

 人民出版社日前出版了京味儿作家刘一达的新作《道北京》。

《道北京》内容充实,史料丰富,视角独特,文笔带有鲜明的京味儿特点,与他以往作品不同的是,本书更具有文学性,口语化强,朗朗上口,特别适合群众阅读和朗诵,是人们了解北京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京味儿难得的一本书。

同时,本书中配有多幅当代著名的漫画家李滨声先生的插图,图文并茂,寓情于景,精美彩色印刷,有珍藏价值。

北京是六朝古都,商业的繁荣得从七百多年前的元代说起。所以,北京最老的字号诞生在元代,当然,元代留传至今的字号已经没有了。

一个字号能流传百年以上,是非常难的事

目前,北京保留下来的年头最长的字号,当属万全堂、永安堂和鹤年堂这三家老药铺和便宜坊烤鸭店、六必居酱菜园、大顺斋点心铺等。万全堂、永安堂和便宜坊相传始创明永乐年间,鹤年堂相传始创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快 700年了。

六必居酱菜园,因为字号的牌匾是严嵩的字,所以有人认为它始创于明代。

20世纪60年代,时任《人民日报》总编的邓拓先生,专门考证过“六必居”和“万全堂”的历史。

他花了几年的工夫,到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发现明代的档案里,压根儿不存在这两家字号,而清代的御膳房和御医的档案里,却有这两家字号的文字记录,于是邓先生得出结论是,这两家老字号始创于清代,而非明代。

但也有专家对邓先生的这个结论持有疑义,因为任何一个老字号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名到有名的。

当初,“六必居”和“万全堂”分别是门脸儿不大的酱菜园和药铺,尚无名气,这种小店铺如果没有特殊背景和事件,怎么能写进历史档案呢?

何况一个字号在数百年的历史演进中,不知会发生多少变故,所以邓拓先生的这种推论,也不足以作为老字号存在的主要证据。

传说的东西总是传说,有时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有匾作依据,却又给传说找到了一些佐证。

据邓拓先生考证的结果,“六必居”三个字,是严嵩的私人花园里一个亭子上的匾额。

它怎么会成为一个酱菜园字号的匾了?这其中有什么故事不得而知。但是有匾作为依据,说六必居酱菜园始创于明代,似乎没什么可说的。

鹤年堂,因为这个堂号原是严嵩花园内一个厅堂的名字,字号的匾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所书。配匾“调元气”“养太合”是戚继光所书。而店内抱柱的竖匾“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出自明嘉靖年间名臣杨继盛之手,所以认定这个老字号创办于明代没什么疑义。

目前,全国由商务部确认的“中华老字号”有三百多家,北京很荣幸,占了七十多家,在全国各城市中居第一位。

为什么北京的老字号这么多呢?因为老字号嘛,它的特征就在于一个“老”字。

所谓“老”,就是字号的历史长,久经考验。有的老字号是明朝留下来的,明朝到现在有六百多年了,您说这个字号已然 600 岁了,够“老”的吧?

俗话说:“人是越老越不值钱,东西是越老越值钱。”记得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的商业部确认老字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字号必须得“老”,老到什么份儿上呢?当时定的是 100 年以上,即所谓“百年老号”。

用这个标准来确认老字号,全国也数不出多少来。后来,标准放宽到 50年。 “50 岁”的字号那就多了。目前,商务部确认“中华老字号”就是以“50 年以上”为标准。

京城 50 年以上的老字号有多少?据 2017 年的统计是 143 家,但这个统计并不全,为什么呢?因为有的老字号恢复后,没什么起色,有的原来经营得不错,现在宣布倒闭了,还有的字号年头到 50 年,这两年申报成功了,所以统计起来很难。我估计应该在 150 家左右。

自然,老字号的“活法”也不一样,有的“活”得挺滋润,属于老当益壮,越老越值钱那一类;有的“半死不活”,即经营状况不理想;有的“名存实亡”,即有这个字号,但没有经营场地,只保留着这个字号而已。

我认识一个老字号的传人,他们家祖上是开饽饽铺(即点心铺)的,清代末年在京城有一号。

这位老兄算是有知识产权意识,老早就把这家饽饽铺的字号给注册了。但他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技术,四无本事,字号注册了,也没派上用场。

曾有人出两万块钱,买他的这个字号,他又舍不得,所以,这个字号至今仍“趴”在他家的柜子里。我想这样的事例并不是他一个。

就以头一种“活法”来说,京城现在经营不错的老字号至少有一百多家。当然,这一百多家当中,有一些还没被商务部确认,也就是说还没领到合法的“身份证”。不过,这并不妨碍字号本身带有“老”的资格。

眼下,人们已经认识到老字号的价值。几年前,全聚德的字号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价值就达 10 亿元人民币,而全聚德前门店一年的流水居然超过了两亿多元,估计现在评估老字号,全聚德的无形资产 50 个亿也打不住了。可见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目前北京的同仁堂、全聚德等老字号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而开分号、搞连锁,实行集团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已经使北京的一些老字号进入现代化企业行列。

稻香村在京城已经有近一百多个专营店,每年的产值数亿,成为北方最大的食品糕点生产和销售企业。

张一元和吴裕泰两家老字号茶叶店,现在也发展壮大为股份公司,不但有上百家连锁店,还有自己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和茶馆、茶餐厅等,每年销售额都在亿元以上。

庆丰包子铺,在京城有 150 多家连锁店,一年光卖包子就收入上亿元。

这些成功的经验,证明老字号只要经营得法,与时俱进,便能做大做强,使金字招牌不断发扬光大。老字号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认为目前人们对老字号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城市改造的速度加快,老城区大面积的拆迁,必然要危及老字号的生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对这些危及生存的老字号,给予格外关照,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地点,开设门脸儿。

除了字号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外,它的文化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对于那些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濒临倒闭,或已经倒闭、名存实亡的老字号,也有必要进行抢救输血,让他们起死回生。

目前,北京已成立了老字号研究会,国家商务部对老字号的保护也提到议事日程。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和一些独门技术,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眼下,全聚德、同仁堂、清华池等 40 多家老字号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信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字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将越来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会有自己的商脉和文脉。老字号无疑是商脉和文脉的一个载体,犹如项链上的珍珠。历史文化名城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商脉和文脉的绵延不断。老字号恰恰是这种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人们正是通过老字号,来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的。

如果说那些历史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是无声的诗篇,那么老字号,则是历史留下来的有声的乐章。

在老字号的音符里,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也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跳动,更可以透过历史的烟云,领悟今天的商业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老字号文化,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字号存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