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高鐵大橋令港如虎添翼

2018-11-07
来源:香港商报

  

  繼9月23日高鐵通車後,事隔一個月又輪到港珠澳大橋全線開通。世界經濟論壇不久前發布的《2018-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第七位,比去年下跌了一位。但筆者相信,香港有了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後,競爭力必將有所提升。

  高鐵運作日漸暢順

  香港高鐵經過一個多月的運作,各項設施除了經得起超強颱風「山竹」的挑戰,西九車站也先後通過了「十一」黃金周和重陽節人潮高峰的考驗,秩序一天比一天好,車站職員的禮貌盡責及不斷改進,應記一功。期望負責營運和管理的港鐵公司能夠保持謙虛心態,繼續聽取意見,集思廣益,讓高鐵的服務日臻完善,成為香港服務水平的一個標杆。

  有關高鐵對香港的重要性,筆者曾在本欄撰文分析過,不贅。也許有人疑慮,高鐵一開始便日開逾百列車班次,有足夠客源嗎?筆者認為不需擔心,以深圳高鐵作為參考, 4年多前開通後,通達全國18個省會城市,客運量由初期的每小時7000人次,急升至現在每小時逾12000人次,不單便民出入,更大大促進了深圳與高鐵沿線城市的旅遊業和其他商貿互動,彼此受惠。

  香港高鐵的吸引力不會低於深圳,而且從香港經深圳口岸出入境的人次年年均有增長,去年高達2.41億人次,即平均每天逾66.2萬人次經深圳各口岸出入,這還未計機場和各碼頭非經深圳口岸出入境的人次。有如此龐大的客源群,加上高鐵旅遊會越來越普及,相信只要營運手法能靈活變通,香港的「動感號」必定不愁寂寞。

  橋頭經濟加快腳步

  至於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可說與特首林鄭月娥之前在施政報告提到的「明日大嶼」願景息息相關,都是關乎「橋頭經濟」的發展。自從港珠澳大橋拍板興建後,「橋頭經濟」的名詞便開始出現,很多經濟專家和智庫組織紛紛探討,並提出不少建言。後來,前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也特別就「橋頭經濟」作出回應,表示會研究在橋頭周圍發展大型購物、餐飲、娛樂和酒店等設施的可行性。

  而今,大橋已經通車,港珠澳一小時生活圈已形成,三地居民的往來必然比過往更頻繁,尤其三地大橋落腳的一帶地方,肯定人氣急升,要發展「橋頭經濟」,必須加快腳步。因為有了這條大橋,且鄰近香港國際機場,令到香港最大的島嶼--大嶼山將不再是香港西部的盡頭,而是通往世界和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不僅成為三地連結的交通樞紐,更為大嶼山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不過,大嶼山面積雖有147平方公里,比港島大近一倍,但山多平地少,且約七成土地被劃作郊野公園,不能隨意發展。因此,林鄭月娥在其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1700公頃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絕非無的放矢,顯然就是想充分利用「橋頭經濟」的概念,把東大嶼發展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既可為本港的商貿和旅遊業擴容,又可為未來數以十萬計的家庭提供安居樂業之所。

  記得林鄭月娥一年前曾在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上說:「香港最好的時候還未到來。」當時高鐵和大橋還未開通。而今雙雙開通了,只要香港能夠好好把握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的商機,善用這對「新翼」,雙翼齊飛,必定可以翱翔天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