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拉布」阻滯政令「吵鬧」令人卻步 泛政治化累港人才競爭力

2018-11-23
来源:香港商報网

  香港人才競爭力最新排名大跌6位至第18位,本港政學界表示,这与近年來反對派多次「拉布」阻礙特區政府施政有关。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鍾俠、姚一鶴報道: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前發布最新《世界人才報告》,香港全球排名跌至第18位,較2017年下降6位。對此,本港政界、學界、教育界、經濟界人士連日來紛紛表示,近年來反對派多次「拉布」阻礙特區政府施政,並持續造成高校政治化,導致人才排名下跌,拖累香港發展。

  「拉布」令政府政令難行

  近年來,特區政府的有效施政一直受到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拉布」的影響,直接拖慢了香港發展。例如,2015年,多個反對派團體曾召開記者會,反對政府放寬各項輸入人才計劃。

  與此同時,反對派還無時不刻詆毀國家、唱衰香港。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隨即開放給香港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申請;特區政府隨之公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吸引頂尖科技人才。「香港眾志」黃之鋒等人對此上綱上線,詆毀計劃是「思想統戰」,是「藉紅色資本影響香港言論自由」。

  對於上述,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分析認為,社會氣氛變差、立法會爭拗令香港政府政令無法推行。反對派少數牽制多數,令政策寸步難行,更令海外人才對於來港發展有所猶豫。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足夠的創科人才對香港非常重要。創科的世界一日千里,但就因反對派多次「拉布」,導致創科局要遲三年才能夠正式成立。她希望政府急起直追,大力吸引及培養創科人才。

  雖然政府已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資,惟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培養人才和吸引人才來港,除了在教育投資外,還要有其他施政配合,例如降低香港生活成本、改善居住環境以及維持社會安定等。但現實是,反對派議員卻經常「拉布」拖後腿,長此下去只會拖垮香港。

  「吵吵鬧鬧」是香港負面因素

  立法會議員、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說,外來人才都希望在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工作、生活,但如今香港社會氣氛被反對派「泛政治化」所破壞,政府提出的各種發展計劃都被「盲反」,手段甚至日趨激烈。「吵吵鬧鬧」的社會環境,無疑是香港的一個負面因素。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相信,香港在培養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顯得有點落後,政府並非不知道,也有推出不少針對性政策。不過,基於香港當前政治環境,一些政客為反對而反對,政府施政不易推行。市民必須深思,是否繼續讓這些政客任意妄為,損害香港現在和未來的競爭力。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等人慨嘆:近年香港的大學校園變得愈來愈政治化,有的學生在大學不讀書學習,而是去搞政治。這樣的環境下,外地留學生自然卻步,就算來港完成學業,也不願意留下工作,人才自然便流失。各大院校校長動輒被學生、政客無理攻擊,捲入政治風波,本港高校已愈來愈難聘請到蜚聲國際的校長,不少外地科研人才也不願選擇來港。

  引才應注重社會環境全面提升

  浸會大學經濟系前副教授巫伯雄認為,導致人才排名下降還有香港生活指數的問題,生活指數低,幸福感就不會高,最終導致難留人才。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香港除了生活成本高昂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外,創業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新經濟、新科技公司起步較難,皆因樓價格貴、房租高。事實上,特區政府在土地供應等方面不可謂不落力,但每到有土地、住房政策出台,反對派人士都會想盡辦法反對、阻滯。最近,特首林鄭月娥推出利好香港長遠發展的「明日大嶼」計劃,反對派就罔顧香港未來發展,污蔑為「倒錢落海」云云。

  當然,香港於人才方面亦有先天劣勢。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溫天納指出,香港產業鏈略顯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等方面。他說,「現在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人才。香港立足於本地,但服務全國乃至全世界,亟須更加全面化的國際型人才。」他認為,要吸引人才應注重社會環境配套的全面提升,同時留住本地人才也很重要,而泛政治化的社會顯然與此是有距離的。

  【特稿】莫讓大學淪為「文憑工廠」

  教育界人士指出,大學高層應該檢討未來發展路向,例如是否繼續放眼在院校自身的利益上,只求競逐資源、催谷國際排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前公布「世界人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eport)顯示香港排名較去年下跌6位,位列第18位。其中,「公共教育支出總額」全球排名僅為56名。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敖恒宇指出,大學高層亦應該檢討未來發展路向,例如是否繼續放眼在院校自身的利益上,只求競逐資源、催谷國際排名及依從政府政令,隨波逐流。當大學失去獨立性及自主性時,而無意將全人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最終淪為「文憑工廠」,無法培養大量優質人才,以供社會日後所用,這是非常可惜的。

  敖恒宇認為,本地高等教育機構重學術研究而輕學生的能力培養,未來更會傾向理工科目(STEM)而忽略人文及社科的發展。大學生的批判能力、創意思維、語文水平及綜合分析能力俱有不足,加上毅力和鬥志不強,日後如何迎合新世代的要求成為一大挑戰,直接地影響香港未來的競爭力。

  引人才須提升福利待遇

  「不栽梧桐樹,哪得鳳凰來?」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溫天納表示:「全世界都在爭奪人才,近到北上廣深等內地地區,遠到日本、東南亞也都在放寬條件爭取人才,香港的政策已經相對寬鬆,我覺得要吸引人才應該注意社會環境配套的提升,以及福利待遇,同時除了吸引人才,留住本地人才也是同樣重要的。」

  前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劉佩瓊則認為,引進人才,政府、企業及學校三方面合作至關重要。她表示:「必須幾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引進企業,同時在教育方面給予合理的科研獎勵,除此之外也要考慮到企業的投資環境、商業樓宇夠不夠、租金怎麼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才能更好的引進人才。」

  此外,關於吸納海外人才,行政人員意見調查清楚地顯示,本地企業在吸納及挽留人才這項的優次被降低,僱員的工作動機(Motivation)下降,人才外流(Brain drain)加劇,整體的生活質素(Quality of life)倒退,吸引外地高技術人才的能力也減弱。由於上述的不足,香港在這因素的排名,由去年的第7位跌至今年的第11位。

  香港商報記者 姚一鶴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