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11

林鄭:將貿戰影響減到最低

2018-11-28
来源:香港商报

 

  特首林鄭月娥昨早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表示,特區政府將採取措施應對貿易戰對香港經濟、民生的影響。 中通社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潘晶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本港最新公布的10月份進出口數字較預計為好,而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變化下,特區政府一定會嚴陣以待,採取所有應該採取的措施,將這場貿易戰對於香港經濟、民生的影響減到最低。

  林鄭指出,當下除了密切監視情況,特區政府正不斷和商界、商會接觸,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與香港各大商會定期會面就已超過10次,除了通知他們最新的評估外,還聽取他們的意見以應付中美貿易摩擦對他們的影響。

  林鄭又說,過去半年,特區政府推出了不少應變措施協助企業,特別是幫助中小企業去應對這場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她續表示,政府會繼續向外國的政治人物或智庫解釋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的獨特優勢,包括回歸21年來仍保持獨立關稅區;另外,亦會和外國政府緊密合作,處理有關貿易問題。

  瑞銀:中美達成協議機會不高

  11月來到最後一周,市場高度關注中美領導人在即將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會面。瑞銀認為,從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未能發表宣言等事情看來,兩國拋出橄欖枝(達成重大協議)的機會不高。該行估計美國明年1月維持調高中國進口關稅率至25%,雙方貿易關係持續偏緊,但反而推動中國出口走上高增值的台階。

  瑞銀續指,在東盟國家中,越南最能成為貿易摩擦的「贏家」,基於生產低技術消費品及低價值工業品的固定成本最低,廠商很快就可以遷移生產線,而越南是不錯的目的地。材料(基礎金屬及塑膠等)是另一類較大機會遷移到東盟生產的商品,不過此行業的固定成本較高,中國的市場佔比未來還是較高且平穩。

  機器、運輸設備及電子產品是最重要的貨品類別。機器、運輸設備及電子產品的科研成本高,而中國的勞工成本依然具競爭力,加上中國政府決心把重要技術保留在國內,相關生產線離開中國並不容易,相信美國要對此類產品加徵多次關稅,廠商才有足夠的遷移誘因。

  陳茂波:港要說好「中國故事」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出席一個論壇時指,過去一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發展以及其他國家的反應,除了有人刻意挑起矛盾外,亦有一些意見領袖和老百姓因對中國內地的歷史、文化、民情和發展認識不足而存在誤解。他認為,香港可以發揮好橋樑作用,做好人民交流、民心相通工作,說好「中國故事」。

陈茂波

  陳茂波指,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香港一直扮演極為重要和不可取代的角色。未來香港可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5個方面提供服務。他還指,香港將繼續爭取和更多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保護投資協議及避免雙重徵稅協議,(這樣亦)方便內地企業把境外投資和業務總部放在香港。

  邱騰華:發揮兩地協同效應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於上述論壇表示,國家改革開放40年,香港不僅有「一國兩制」優勢,亦有金融、法制和語言等的優勢,兩地可發揮協同效應。對於美國實施關稅措施,他認為,本港不只代表700萬人口的利益,同時亦是多邊貿易夥伴,相信目前雖然多個國家保護主義抬頭,惟本港仍能維護自由貿易。

  對於早前香港與澳洲完成自貿及投資協定談判,邱騰華表示,不少國家目前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亦要應對貿易戰,相信與澳洲協議有利於全球貿易體制。他強調,全球貿易是合作共贏而非「零和遊戲」,本港應能發揮推動多邊貿易的角色。

  2001年12月,中國(內地)加入世貿組織,全球貨物貿易量排名已由當時第十位躍升至現時的世界前列,而本港仍維持第七位。邱騰華表示,這表明內地貿易體制及經濟總額有了很大進步,而本港尚未用盡國家改革開放的機遇。

  貿戰並非全是壞事

  利豐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昨出席論壇表示,中美貿易爭端推動全球生產鏈重組,從而對國際貿易格局帶來長期和深遠的影響,對於內地而言亦並非全是壞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學部委員謝伏瞻則表示,中國仍將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式世界經濟。

  馮國經:藉產業轉移邁向新高端

  馮國經指,雖然中國2017年出口總額逾2.3萬億美元,但這些打上「中國製造」的產品包含了進口零部件及加工產品,只有部分增值發生在內地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令更多企業將最後工序轉移至他國,包括東南亞、東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勞動力成本優勢地區。惟他強調,內地廠商向外遷移並非壞事。首先,有助內地實現大規模「騰籠換鳥」,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增值邁進,為實現「中國製造2025」提供動力。其此,產業轉移可為東南亞、南亞等國家帶來投資、就業、出國和外匯等發展機會,推動這些地區的現代化,給全球化帶來新動力,令全球發展更趨均衡。最後,亦能推進「一帶一路」進入第二波,由「國企領軍」走向「民企為主」時代。他預計,這一輪產業轉移,中國將崛起一批具國際競爭力的民企。

  至於貿易戰對香港影響,馮國經指,港商於1950至70年代已受過外國出口配額限制的考驗,現時可憑藉當時的經驗,繼續連繫內地及歐美市場需求,服務中美間接貿易。他還建議港企加強與內地民企合作,以獨有的國際視野及管理能力,繼續協助對方「走出去」。

  未來,香港可成為國際產品進入內地的平台,利用自身廣泛的國際網絡、自由港的便利,從全球引入優質的商品,滿足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

  謝伏瞻:積極推動開放式世界經濟

  謝伏瞻表示,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事件。一些國家大肆推進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經濟全球化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因此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強調,中國旗幟鮮明地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致力於提升多邊和雙邊開放水平,推動各國經濟融通。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