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財經周記】貿易戰推動中國加大鼓勵自主創新

2018-11-29
来源:香港商報

  上周港股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升不上去也跌不下來的尷尬境地,市場前段時間的悲觀情緒隨着中國政府維穩政策的逐漸推出和落地,開始有些改善,沽空盤也大為收斂,但中美貿易戰前景未明,美聯儲是鷹是鴿變幻不定,中國和美國經濟也各有隱憂,使得做多的力量也信心不足,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短期可能牛皮為主,等月底中美領袖峰會對中美貿易戰給出方向性意見後估計才會有明顯突破。

资料图

  熟悉本欄的讀者都知道我們一直對中美貿易戰年內有轉機抱有審慎樂觀態度,主要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特朗普會選擇長期付出代價卻沒有明確收益的硬打貿易戰策略,因此借中美領袖峰會的機會獲得中方的一些平衡貿易的承諾和讓步,收穫目前階段能拿到的回報,符合特朗普的利益。

  但即使貿易戰有轉機,對中美關係來講,貿易戰後的中美關係,卻可能再也無法回到從前了,貿易戰對中美關係過去的長期定位造成了根本性的衝擊,根本性地改變了中國對美國的認識。

  中國自主技術有隱患

  中美貿易戰帶給中國幾個與過去不同的對美國直觀認知:

  美國是靠不住的,隨時可能翻臉嚴重損害中國利益。過去中國認為中美貿易有很大的互補特點,是中美關係基本穩定的可靠保證。但經過歷時半年多的中美貿易戰,這個過去的認識被證明有相當大的問題,換句話說,中美關係的基本穩定現在看來其實並沒有什麼可靠的保障;

  中國在自主技術、經濟安全上是有嚴重隱患的。美國政府的一個晶片禁運政策,基本癱瘓了中國領先的電訊企業中興通訊,這個慘痛的教訓說明了沒有自主可控技術、依賴美國技術的危險性,這個隱患甚至可能危及中國的經濟主權;

  美國的實力是比較強大的,有能力給中國造成嚴重傷害。半年多來的貿易戰,中國的經濟、金融和股市都經受了頗大衝擊,對中國經濟界心理上的衝擊尤其嚴重。應該說,這場涉及中國經濟主權的貿易戰,中國不能不打,因為投降實際上就等於喪失了經濟主權,中國如何發展經濟就要由美國來做主、變相成為了美國的附庸國,這是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不可能答應的。但真打起來,中國確實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說明與美國對壘並不像一些樂觀者想像的那麼容易。

  由這幾個直觀認知,可以推想中國今後的政策取向:

  為了避免美國的翻臉給中國造成的傷害,中國將更加向獨立自主的方向邁進。因為越依賴美國,美國翻臉時能夠給中國造成的傷害就越大;而美國翻不翻臉、何時翻臉,中國又沒有多少影響力,因此,為了減小美國可能翻臉造成的損害,理論上只能盡量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也就是說,中國將變得更加自己靠自己而不是靠美國,過去中國依賴美國的地方今後可能要盡量減少,中國將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中國將更加鼓勵、推動研發關鍵自主可控技術。中興的悲劇告訴中國,沒有自己的技術,是隨時可能被人卡脖子的,生死也就操縱在了別人手上。如果不想成為別人的附庸、隨時被別人威脅,只能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因此中美貿易戰可能推動中國政府加大鼓勵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技術;

  在可能的情況下,中國還是應該避免與美國的正面衝突。中國經濟的體量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但綜合實力還是遠弱於美國,不能過於自我膨脹。貿易戰一打,中國經濟、金融和股市都付出了一定代價,說明「中國已經有實力和美國正面對抗」的想法還是有些過於樂觀了,因此,除非在必要情況下,中國應盡量不與美國直接對抗。

  中國發展顛覆美國看法

  從美國的角度看,美國對中國的認識和策略較前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過去,美國相信隨着中國加入WTO,更多地開放市場、適應國際規則,以及更多中產階級的興起,內地的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價值理念都會向美國靠近,中國將成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下的一個普通成員。換句話說,中國將更像一個部分受美國領導的國家,美國將對中國有巨大的影響力,屆時中國將不再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奉行與美國不同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的國家。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美國發現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在經濟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價值理念等方面,卻基本上與過去變化不大。而且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感較強的中國,給世界提供了異於美國的另一種發展模式,這種新模式越成功,就對美國領導的現有國際秩序的衝擊越大,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想向中國學習,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會向美國推動的方向前進。

  於是,美國認為受到了中國的欺騙,認為中國偷竊技術、不公平競爭才造成了中國的快速發展等等。當然這種信口開河的說法實際上不值一駁,因為WTO涵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其中只有中國取得了超常的發展,這個事實只能說明中國具有一些獨特優勢。如果中國真的有違反WTO規則的地方,美國按照規則提出投訴才是合乎法制的做法,不應該自己做出一個毫無根據的指控,然後自己就將它當作事實。如果美國認為WTO過去的規則定錯了,讓中國佔了便宜,這不是中國的錯,因為規則不是中國定的,美國沒有理由因此責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享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可以對國內某些產業予以部分保護的權力本來就是WTO規則所允許的。不能說中國遵照WTO的規則進行遊戲,只是因為成績太好了就要被美國針對,其實這種針對本質上就是輸打贏要,是毫無道理的耍賴做法。

  實際上,希望中國按照美國的想法改變,這本來就是美國的單方面想法,希望通過接觸和遏制改變或者顛覆中國一直是美國的既定戰略(就像對前蘇聯一樣),現在自己的戰略失敗了,卻歸咎於受了中國欺騙,實在荒唐。但不論如何,現在美國似乎認定過去吃虧了,中國已經成了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要轉為全面打壓中國。

  中美長期戰略競爭格局已形成

  我們認為,美國過去的接觸政策與現在的打壓政策,其實背後的目標都差不多,都是想削弱中國獨立自主的地位並增加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或者領導力,最好中國能夠從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價值理念上全面向美國靠近,成為一個對美國不具競爭威脅的國家。之所以過去和現在政策上有重大差異,主要是因為過去幾十年的接觸政策看來不奏效,沒辦法只好換個直接打壓的形式看看是否管用。

  只是美國可能沒有想到,它的打壓政策造成的效果可能將再次與其願望和希望相反,如同我們前面討論的,美國的打壓只會將中國向獨立自主、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方向推得更遠,造成中國更加獨立於美國領導的現行國際秩序,更加注重保障自己的安全。

  從宏觀層面看,中美長期戰略競爭的格局已經形成、很難有大的改變,因為雙方追求的目標本身就互相衝突,中國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包容、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世界秩序,而美國追求的是美國凌駕於他國之上的、由美國領導的全球秩序。互相尊重、互利共贏就不能美國獨大,反之亦然,這兩種秩序無法並存,一種擴大了,另一種就要縮小甚至被消滅,所以矛盾和衝突難以避免。

  中國可多方面應對美國打壓

  美國要全方位打壓中國,壓制其對美國的競爭能力,這是美國的總戰略。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美國經濟與中國目前存在較大的相互依賴關係,在全球事務上美國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中國的合作,這些特點又決定了美國推行其打壓戰略的時候,必須考慮其對自身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美國的打壓必須要考慮成本,成本收益的利弊計算是美國決策的主要考慮。根據這個邏輯,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將是全方位的,但具體落實的時候卻主要會根據利弊分析決定,選擇那些不用付出太多成本或者付出成本但能取得較大收益的領域落實。

  中國對美國打壓戰略的可以考慮的選擇包括:

  利用自身的重要市場地位,吸引世界上其他國家參與、分享中國經濟的發展果實;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推廣中國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理念,擴大朋友圈,抗衡美國的全面打壓;

  大力發展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技術,注意在各個領域維護國家安全;

  在不涉及中國底線的領域,盡量減少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但在關鍵領域,特別是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重要領域,絕不讓步。

  中短期而言,由於美國的打壓政策,中美在各個領域的鬥爭將會增加;長期而言,中美戰略衝突的解決,則取決於中美實力的相對變化、中國是否有能力讓美國放棄其霸權主張平等對待中國。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