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大灣區人才流動期待無證

2018-12-10
来源:香港商报

  近來參加前海深港人才合作年會時,一位嘉賓表示,有調查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現有人才並未充分利用,使用率只有50%,也就是說,現有人才紅利有近5成的提升空間。

  看到這則說法,不少人都會有一種錯覺,似乎大灣區人才過剩嚴重。不過,今年深圳另一論壇發布了粵港灣大灣區科技人才報告,據推算整個大灣區高端人才缺口在10萬人以上。

  一方面缺人,另一方面現在人才的效率又沒有被充分發揮,癥結到底在哪裏?據筆者觀察,現有的世界著名灣區沒有一個敢說自己人才過剩,紐約、東京、三藩市三大灣區之所以有名就在於他們是國際化人才的高地。有數據表明,三藩市灣區8成以上都是國際化人。相交之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差距就很明顯了。而粵港澳大灣區最缺的就是國際化人才,是能適應未來科技競爭的人才。港大、港科大、南科大等大灣區知名高校都在致力於培養這樣的國際化人才。

  人才無證化是趨勢

  但是僅靠現有的資源明顯不夠,大灣區既然?眼全球,那麼就有必要打造成人才磁場,讓全球有識之士都能在這個舞台上施展才華。現階段最有效的辦法是,先讓大灣區的人才有效流動起來。在破除流動的障礙中,人才無證化將是未來的趨勢,今年3月,前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落實港澳居民免辦《台港澳人員就業證》,已開了無證化的先河。未來在無證化的路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比如說資格互認,已制約到專業人士在大灣區的流動,前海已進行了相當嘗試。目前,香港的會計師、律師、稅務師、社工、房屋經理以及建築、結構、屋宇裝備、工料測量、園境、建築測量等領域專業人士可在前海執業,未來應擴大到整個大灣區,同時範圍也應大幅擴容。

  在這場爭奪人才的大戰中,各大灣區的角逐將趨向白熱化。比如,東京灣區以親屬養老吸引人才。而且它不只引入高端人才,還吸納專門人才。據統計,去年流入東京灣區的1000多位專門人才,近7成來自中國,當然不乏從粵港澳大灣區過去的。此強彼弱,粵港澳大灣區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在硬件上已逐漸靠近國際化大灣區,但是這個大灣區又是全球最複雜的大灣區,有三個關稅區、四個中心城市,如何下好這盤大棋,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真正有效流動起來,人才也才可能有效流動起來。否則流動要素受制約,將使粵港澳大灣區在與全球大灣區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近來,全球化智庫(CCG)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總報告,在促進粵港澳人才合作也給出建議,比如,港人港稅在廣東自貿區先行先試;港智港腦在前海建人才飛地;深港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建設粵港澳智庫聯盟,在深圳形成智庫集群;建設河套大灣區大學,在跨體制、跨邊界、跨時代上作出新的嘗試。這些建議有的已經開始施行,比如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自創辦以來,已培育孵化140個香港團隊,堪稱為港智港澳的人才飛地。據了解,近期將啟動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二期建設。

  大灣區需要這些實驗田,也更需要在這些試驗田裏成功的經驗能迅速複製到大灣區,一個銳意改革開放的大灣區才是全球人才流動的福地。

        灵童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