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族印 家族相冊」:大歷史下的個人鏡像 李宇宏和她的個人口述史教學實踐

2018-12-14
来源:香港商报

李宏宇

  「生活是最好的編劇,每個家庭都在攢下歷史。他們在遺忘前講述,我們在失去前記錄。 」

  正是懷抱這樣一種樸素的想法,2011年至2017年間,近100位香港及內地的年輕人走進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碩士班,在導師李宇宏的帶領下,一頭扎進紀錄片攝製領域,開始長達9個月的家族口述史記錄工作。離家的學子回到各自的家庭,也走進他們源遠流長的家庭歷史中。前後6年時間,這群來自祖國各地的年輕人換了6批,合共完成了近100集紀錄片。投入的工作換來滿滿的收穫,雖然講述的是每個家庭的故事,卻引起了每位觀看者深深的共鳴。這項主題為「族印家族相冊」的短片系列,初試啼聲就獲獎不斷,不僅成為中國紀錄片製作領域一個現象級熱點,還在海內外高校受到熱捧。這些由中國年輕人拍的自己家族的故事,成為人們觀察中國歷史和社會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和窗口。

  12月初的一天,如今已是香港國際新媒體集團內容總監兼助理總裁的李宇宏做客位於深圳的北大匯豐商學院財經傳媒項目講座,分享了她的「家族口述史紀錄片與文本創作」經驗,獲得現場熱烈反響,她並在會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從歷史的鏡像中看到自己

  教學生製作口述史紀錄片,是李宇宏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時的一個教學實踐。她從2010年起致力於口述史紀錄片的創作,是香港城市大學口述史紀錄片項目的發起人和輔導老師。2011年起她帶領學生製作家族紀錄片,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學生通過了解家人的經歷,看到國家的歷史,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認識了自己,其中蘊含的成長和收穫遠遠超出了預期。

  談及當初發起這個項目的緣起,李宇宏侃侃而談:「當時我非常?迷於美國作家何偉(英文名Peter Hessler)寫的《中國三部曲》,覺得這完全就是一個文本的紀錄片,看《甲骨文》看得我淚流滿面。」何偉的《尋路中國》等三部曲給了她極大的靈感,她想到用口述史的這個方式來做關於中國家庭片的紀錄片檔案。「學生來自祖國各地,都是很普通的家庭,做出來的故事卻非常特別。所以說我們每個人可以講述的故事是無法想像的。」

  在拍攝前,李宇宏向學生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了解歷史是怎麼發生的?這些歷史是怎樣塑造了自己?二是紀錄正在行進的社會。三是重新認識自我。選題一開始定位在學生祖父母的故事,隨?學生的年輕化,開始定位在父輩的故事,後來隨?90後學生的到來,又轉向做同代人的故事。特別有意思的是,學生的關注點從過往的歷史轉變到正在進行中的歷史,也有對祖父輩口述史故事的搶救。她告訴學生:「不僅要想你怎麼看待這部片子,更要想想幾十年後,你的兒孫輩會怎麼去看待這部片子?他們將通過這個片子了解今天這個社會,這是特別生動和真實的故事,將加深他們對社會的理解。」

  了解父輩 與現實和解

  「口述史紀錄片真的能讓人喚醒記憶,讓一家人重新坐在一起,去回憶和講述以前發生了什麼。比如很多同學並不知道建國後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通過家族口述史的採訪,既了解了國家這個大歷史背景,又了解到他們的家人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經歷了什麼。學生通過了解家人的經歷,看到國家的歷史,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認識了自己。因為正是這樣的家人養育教育出了今天的自己,他們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認識這些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對大學生來說更是非常有意義的。」李宇宏表示,學生通過拍攝了解到,真實的世界並非涇渭分明,人性也非常複雜,並非非黑即白。

  一位來自河北唐山的學生,對唐山大地震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因拍攝口述史紀錄片才知道父母都是從1976年大地震中逃出來的,而他的父母彼此之間竟然從未交流過這個話題。親人們對地震的回憶與馮小剛拍的電影《唐山大地震》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地震發生後整座城市是靜悄悄的,並沒有人哭泣。他通過拍攝家庭史短片,還原了唐山大地震時的真實狀況。

  《姐妹》講述的是一對分隔30年的親姐妹。她們從生下來就被人為分離。在國民黨兵敗去台灣之際,姐姐被父親帶到了台北,妹妹隨母親留在了浙江鄉下。姐姐後來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妹妹卻是浙江鄉下的一位農婦,她們在做了30年的陌生人後才有機會相見。

  「還有的學生與父輩有一些糾結的故事,通過拍攝家族史短片,學生在與父輩交流的過程中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和解,成為他們放下包袱、邁向人生幸福的階梯。這是口述史紀錄片讓我真正感動的地方。」李宇宏說。

  這項最初作為大學素質教育的一項教學嘗試,還帶來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副產品:《族印 家族相冊》系列連續3年在「家 春秋」全國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中榮獲最佳影片獎、最佳團隊獎和優秀導師獎,榮獲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大學生紀錄片大賽最佳短片獎,入圍鳳凰視頻主辦「創紀錄」運動大師班提案大會TOP15。作品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收藏,並在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等多家名校放映及研討。

  個體歷史折射中國現實

李宏宇著作

  15分鐘的紀錄短片讓參與紀錄片創作的同學們感到意猶未盡。在李宇宏的鼓勵下,同學們將拍攝過程和其中的感悟集結成文,於是有了《愛與憂愁——說出你的家庭故事》這本書。書中充滿不動聲色卻蘊含力量的靈動文字,真正做到「還原歷史,帶?濃郁的個人體溫,銘記父輩的血脈故事」。紀錄片視頻與文字的有機結合,不僅將同學們拍攝《族印家族相冊》系列所獲得的素材與感悟得到最大化的呈現,也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歷史與社會的獨特視角。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愛與憂愁》這本書及《族印 家族相冊》系列紀錄片為何在海外也得到廣泛的流傳。李宇宏應邀到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開講座,耶魯大學社會學家Deborah Davis還把「族印」紀錄片作為輔助教材使用。甚至有耶魯大學的學生在看片後,要與她連線進行視頻討論。耶魯大學的一位中文老師更把《愛與憂愁》這本書和《族印家族相冊》系列紀錄片作為中文高級班的教材。在海外研究人士看來:「這些由中國年輕人拍攝的自己國家的故事非常有說服力,還有比這些故事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嗎? 」

  北大匯豐財經傳媒項目負責人徐鴻教授評論說: 「『族印 家族相冊』系列作品講述的是歷史,更是在回答現實的問題。我們不僅僅要做宏觀的大的事件史,還要去做個人的、從家庭出發的身邊的歷史。在今天這種情況下,碎片化的拼湊可能才是更加真實的歷史。因為這段歷史跟你自己有如此深厚的血肉關聯,也會對它產生一種更強的好奇心和責任心。在這個過程中反思、回顧,看到自己是怎麼成長的。」

  「在整個拍攝製作過程中學生的成長和經歷才是最重要的,紀錄片有時候是其中很不重要的部分,這就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的點,怎麼引導學生去過一個幸福的人生。我想這是『族印家族』相冊作為素質教育最大的成功之處,也是我的學生最大的收穫。」李宇宏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