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放開胸懷 融入大灣區

2019-01-21
来源:香港商报

  對於大灣區的規劃,有些人感到疑惑:香港是否會逐漸淪為廣東省的一個城市?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對這種論調嗤之以鼻:「若是中央想讓香港成為內地的一個城市,倒不必大費周章。這項規劃真正的發展方向應是讓大灣區愈來愈像香港。」

  不應排斥外來文化

  劉遵義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說的這句話,確實是真知灼見,香港近年也確實存在一種令人擔憂的思維,就是擔心香港會「內地化」,會淪為內地的一個城市,失去香港特色。

  這種論調往小處說,是香港市民開始對自己缺乏信心,往大處說,則是有意離間香港與內地,想要人為地為香港與內地之間增加一道不可踰越的隔閡。

  擔心香港「內地化」的論調對香港社會存在很大的危害性,內地現在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改革,要以更進一步的開放,來迎接新的挑戰,而香港卻在擔心「內地化」,在擔心「被規劃」的論調之下,出現了走向保守的趨勢,少數人更加帶有排外情緒,排斥內地。

  香港出現的這種傾向與保守和狹隘的社會情緒,才最讓人感到擔心。按劉遵義教授所言,香港未來背負引領大灣區走向國際化的責任和使命,如果自身如此封閉和保守,又何以引領大灣區?香港只有比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更加開放,更能吸納全世界各地的優質文化,才能在大灣區城市群中擔負起引領的角色。

  有些人擔心香港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特色,變成內地一個普通的城市,其實這些人應該反過來問一問,香港的特色到底是什麼?不就是海納百川,同時融匯了中西方的文化精萃嗎?不就是多元化,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可以在香港得到包容和發展嗎?不就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都更開放,更能容納不同的文化嗎?假如香港失去了這些,排斥外來的文化,排斥外來的旅客,那麼香港可能真的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可能真的不再具有吸引力了。

  和而不同 自成特色

  筆者日前在理工大學附近的紅磡區閒逛,被一家小店吸引住,這家小店專售一種叫「冒菜」的美食。何謂「冒菜」?原來是四川成都的一種小吃。進去一試,果然很有風味,香辣可口,而食客多數是在理大就讀的內地生,老闆娘一口普通話口音,想必也是內地人。

  內地來港讀書的青年學生日漸增加,內地來港的人士也有所增加,他們帶給香港的,也包括進一步促進香港文化的多元化。在香港,既可以品嚐到美、英、法、德、意、東南亞和日、韓等地的美食,也可以一試成都街頭的小吃,這不是讓香港更有吸引力嗎?

  大灣區的發展,讓香港與內地更加融合發展,就是讓香港可以更好地吸納內地的優質文化,也讓香港變得更具吸引力,更具有引領大灣區走向國際化的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萃之一是「和」,是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價值追求。香港過去百多年來的歷史,讓香港走向成功的關鍵也在於一個「和」字。「和」就是和而不同,將許多不同的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融匯貫通,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因此,香港有傳承了千年的圍村文化,有水上人蜑家文化,同樣也可以有廣州、潮州、客家、上海、福建等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有西方社會的各種現代文化。

  大灣區給了香港新一輪的發展機遇,而香港到底能從中得到多大的益處,要看香港能有多大的胸懷,能吸納多少新的文化,吸納多少新的發展動力。與其擔心香港會在開放中失去特色,倒不如擔心一下香港人如果過於狹隘和保守會失去多少機遇。香港人應該放開胸懷,迎接大灣區的合作。學研社成員 文武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