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外媒点赞中联办:灵活亲民关注民生,助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

2019-02-12
来源:多维新闻网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計劃於2019年2月19日宴請全體香港立法會議員進行春茗團拜,但部分香港泛民主派,包括相對溫和的本地黨派民主黨、公民黨都傾向不出席或持保留態度,民主黨指近年針對立法會議員及參選人的幾樁風波,導致了雙方關係緊張、氣氛差,因此當下不是會面的合適時機。
 
  外媒多維新聞網在一篇分析評論文章中指出,「他們(編者註:泛民主派議員)的偏見堵住了溝通之門,而他們為了滿足極端主義情緒和民粹言論,抗拒與中聯辦會面,更間接鼓勵民間的敵對情緒持續。」文章評論稱,香港中聯辦工作重點已由政治轉為經濟民生,「希望機構自身能成為香港人與內地社會經濟融合的溝通橋樑。」唯有雙方真正就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真誠溝通、積極合作,現時許多橫亙在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死結,才有望解開。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圖源:新華社)
 
       以下為多维新闻网评论文章節選: 
 
  泛民主派抗拒與中聯辦接觸,其來有自。自2010年走入中聯辦討論香港政制改革問題後,民主黨那時便受到激進本土輿論的指責,在過去數年香港針對民主普選日趨怨憤與激進的社會背景下,中聯辦以往也常被一些香港輿論視為香港政制發展的對立一方,一些反對派政客更是長期將政治矛頭對準這個駐港機構,為社會撕裂火上加油,最終也使得其與香港反對派之間關係愈趨疏遠。 然而,中聯辦肩負著聯繫香港各界、促進內地與香港交往的使命,如果這個代表北京中央政府的機構,希望真正發揮其獨佔的聯絡職能,那麼它理所當然地要跳出香港商界和建制派組織的圈子,向更廣泛的社會力量了解香港各項爭議,尤其是當前社會各階層最關切的民生議題及其引致的內地與香港矛盾的真正原因,並在此基礎之上,向北京方面準確反映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如此才有助拉近京港距離,利便香港政府的施政——而好在,外界正在看到這種趨勢的逐漸成型。
 
  觀其言、察其行。王志民自2017年9月出任中聯辦主任迄今,其為政風格被認為相對低調、和諧,與此同時,王志民也十分關注香港社會的經濟民生議題。在香港整體發展的大原則上,王志民強調希望香港社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等中國的重點發展戰略,這與現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的工作主調可謂一致,而韓正領導的港澳小組處理本港事務的重心,目前看來也被認為是傾向經濟發展,鼓勵支持香港融入中國的國家發展大局,並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及拓展新空間。
 
  正因於此,現實中,王志民的日常工作方式也被外界視為靈活親民。2018年9月,強烈颱風山竹肆虐香港過後,中聯辦和駐港解放軍積極參與了清理損毀路段,輿論對這一善意舉動反應甚佳,長遠來看更有助於緩解社會矛盾。王志民上任一年多以來,推動的措施還包括舉辦了多次中聯辦大廈的公眾開放日,組織中聯辦員工「學粵語、講粵語」,巧用社交媒體積極宣傳中聯辦,以及積極參與諸如「香港植樹日」等公開活動。
 
  儘管上述措施仍舊被常年抨擊該機構的那些政客全盤否定地解讀為是「面子工程」,但對於語言經常能惹來政治風暴的香港來說,中聯辦主動組織員工學講粵語,明示希望他們「走進香港市民」當中,釋放的積極政治訊號可謂不言而喻。相信香港人也樂意見到一個願意放下身段、並尊重本地語言文化的中聯辦。
 
  王志民最近曾表示:「中聯辦開放的大門會愈開愈大」,也希望自身主掌的機構能進一步植根香港、融入香港、服務香港。對此,作為回應,香港的泛民主派本應該放下對立心態,主動把握機會,借此更積極主動地反映香港民生問題的背後原因,以便幫助北京方面在結構和體制層面為香港社會提供助力、拆牆鬆綁——但令人失望的是,他們似乎仍然停留在過往因政治鬥爭而與這個機構誓死不相往來的僵化階段。
 
  毋庸諱言,政治鬥爭在香港早已退潮,但與之息息相關的各種深層次民生矛盾和困局仍在。踏入2019年,各種施政不得人心的問題急速浮現,種種關乎民生的政策措施更引發了香港社會的激烈爭論,包括醫療供需和長者綜援等社會福利話題,真切地顯示了香港政治氣候早已由政治鬥爭轉向了對解決民生疑難的渴望與訴求。
 
  面對這些關乎香港人根本利益的議題,泛民主派的確應該「與時俱進」,為求真正破解這些問題,而積極與包括中聯辦在內的各種權力機構溝通,通過這些溝通渠道主動向北京傳達香港人生活中的一些不滿,更好地反映本地民生問題的真正矛盾所在。畢竟對許多長期支持「泛民」的港人來說,港府官員普遍的意識離地、建制派的難以信任,是他們不可接受的,但民主派若仍故作姿態,只顧著眼前政治上的那些民粹觀點,恐怕才是辜負這些民望的表現。
 
  實際上,泛民主派大可借與中聯辦的會面機會,向對方反映香港民生問題的癥結,揭示港府在社會福利上錙銖必較、知而不為的執政積弊,甚至探討如何有效緩解內地與香港矛盾等疑難話題。可惜的是,他們的偏見堵住了溝通之門,而他們為了滿足極端主義情緒和民粹言論,抗拒與中聯辦會面,更間接鼓勵民間的敵對情緒持續。
 
  這裡的所謂「溝通」,並不是指任何香港政黨與中聯辦的見面,目的是為了要游說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而是純粹的政治溝通和意見交換。太多的政治隱患證實了,香港與內地不可以、也不可能再回到那個「井水不犯河水」的年代,因此,京港政治層面的溝通已實屬必須。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香港會需要一個怎樣的中央駐港聯絡機構?香港人該如何認識它?以及「泛民」力量如何與其建立一個符合「一國兩制」的溝通模式?「泛民」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向來缺乏合理論述與行動。
 
  但反觀對方,在過去一年多,王志民領導的中聯辦不斷嘗試展現新面貌,希望機構自身能成為香港人與內地社會經濟融合的溝通橋樑。舉例來說,中聯辦新推出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就匯總整理了不少香港人可在內地享受的福利或民生資訊等實用內容,包括港澳居民在內地城市深圳創業可享受的相關扶持政策等。
 
  當然,中聯辦的工作要務遠非於此,王志民上任至今,中聯辦工作重點已由政治轉為經濟民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弦易轍,是面對香港民生問題時的一種最新嘗試。香港社會的政治對立情緒並未完全消失,在各項民生議題的政策討論當中反覆出現政治宣洩,就是最好的證明,中聯辦如果希望真正獲得香港人心,在疏解民生矛盾上多下工夫一定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中聯辦若想更全面地向北京反饋各類社會問題的真正原因,那麼必然需要對相關議題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因此,中聯辦的「大門」就需要面向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敞開,而當下,這個機構就展示了很好的跡象。而反觀「泛民」,作為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政治板塊,其必然有責任參與到化解社會消極情緒的工作當中,「泛民」理應積極與中聯辦溝通,通過自己的方式,向北京反映香港面對各種衝突的危機來源,而不是與任何中共機構都消極對抗,只顧在街頭煽風點火。唯有雙方真正就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真誠溝通、積極合作,現時許多橫亙在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死結,才有望解開。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