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港深共建中國第一超大城市

2019-04-19
来源:香港商報

 

港深须多方面加强合作。

  周八駿

  最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稱,2019年,內地將加大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取消入籍限制的基礎上,人口100萬至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將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全年將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

  中央關於內地人口的戰略部署,引起我對香港人口問題以及相關聯的港深合作問題的思考,下面發表幾點意見。

  城市大型化不可逆轉

  第一,內地城市按城區常駐人口規模,分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其中城區人口逾千萬的超大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城區人口在500萬至1000萬的特大城市有武漢、重慶、天津、成都、東莞等10個。今年開放戶籍重點的I型大城市包括西安、青島、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等13個城市,Ⅱ型大城市則有福州、南昌、珠海、佛山、海口、常州等65個城市。

  香港按人口規模,目前,能列入國家特大城市。但是,緊鄰香港的深圳已是超大城市。按特區政府統計處預測,在既定各種影響香港人口的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香港人口到2046年將達至約821萬之頂峰,嗣後,將回落。換言之,香港人口如果沒有新的增長因素,將不可能躋身國家超大城市之列。

  第二,深圳在1980年建經濟特區時人口只有33萬,到2018年卻已增至約1253萬人。深圳本地生產總值(GDP)超過香港,在頗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口超過香港。問題是,在人口已顯著超過香港的背景下,深圳正在加快創新和科技產業發展,隨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深圳GDP將進一步把香港拋在後面,人均GDP將縮小與香港的差距。如果2046年以後,香港人口回落,那麼,深圳完全有可能在將來某一年人均GDP也超過香港。

  第三,面對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2018年內地大城市展開了爭奪人才之戰。深圳、廣州分居第一、第二。2018年,深圳人口增加近50萬,廣州人口增加近41萬,廣東省人口增加了177萬,其中,粵港澳大灣區9市佔了150多萬。

  當今世界,人口城市化,城市大型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粵港澳大灣區欲成為世界一流大灣區,人口必須繼續增加,廣東的9個城市將分別躋身Ⅱ型大城市、I型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澳門按其人口增長預測,不可能成為Ⅱ型大城市。香港難道就甘心停留在特大城市嗎?

  港深未來合作新里程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東莞晉升超大城市,那麼,在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中,廣東省9個就將有3個是超大城市,而香港、澳門均不是。香港究竟憑什麼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領導作用?

  我不是唯人口論者。但是,人是決定性因素。香港不僅面對人口極限,而且,面對有限人口愈益老年化以及相當一部分人口的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反對派不斷攻擊單程證政策,是一種政治上的狂妄加無知。須知:從宏觀角度看,人口不是負擔,而是經濟增長的源泉。2018年廣東省城鎮新增就業近148萬人,登記失業率僅2.41%,便是有力證據。

  深圳從1980年一個人口只有33萬的縣,到2018年變成人口逾千萬的大都市,頗大程度得力於香港的推動。「香港因素」對深圳崛起功不可沒。而今,斗轉星移,是時候換一個新角度思考:香港未來人口增長能否借助「深圳因素」?

  早在香港回歸祖國前,起步不久的深圳就大膽設想深港同城化,主張把深圳經濟特區與廣東其他地方的「二線」收緊,把深圳與香港接壤的「一線」放開。鑒於當時具體條件,這一設想顯得超前。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已經制定,是時候逐步而大膽地放寬港深之間的界線,讓人員在兩個城市之間盡可能快地自由流動,以此來克服香港的人口極限。

  誠然,如何逐步放開兩城之間的界線,如何分階段逐步實現兩城人員自由流動,需要深入研究,謹慎實施,急不得,但也慢不得。果如此,則能預言,2046年將不是香港人口的頂峰,而是港深共建中國第一超大城市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