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西厢记画珍》参考了唐代壁画明代木刻

2019-05-29
来源:澎湃新闻

   9岁临摹《芥子园画谱》,13岁时摹写齐白石笔下的各种水墨形象。就读上海美专预科班后,即临摹了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历代名画......1945年出生的“海派”画家周根宝从小与画结缘,与绘画耳鬓厮磨一生。在他笔下,无数中国传统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5月25日,由周根宝绘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西厢记画珍》面世。此次出版的《西厢记画珍》是各阶段创作的浓缩,按元代王实甫著作《西厢记》中的情节,结合昆剧等表现形式,按顺序用十二幅既独立又关联的绘画组成,构图既参考了唐代壁画,又借鉴了明代陈老莲木刻版本的特点。  

  《西厢记画珍》

  周根宝回忆,他与戏曲结缘于1980年代,当时有一份报纸名为《舞台与观众》。周根宝担任记者。主要任务就是介绍上海戏曲单位的演出近况。他有机会天天看戏,拍照、画速写,那时上海的人民大舞台、天蟾舞台、美琪大戏院等热门场所的第一排,少不了他的身影。  

 

  周根宝

  常年累月的积累后,戏剧人物画成为周根宝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在1980年代末,他应台湾汉光出版社之邀,创作了总计100幅的彩色《西厢记图谱》。之后,周根宝为拓宽自己艺术探索的视野,开始十余年旅居美国的艺术生涯。其间,他不仅广泛吸收西方绘画的各种表现方式,还深入研究抽象主义绘画先驱,逐渐形成自己精神音韵主义的创作风格。  

 

  《西厢记画珍》内页周根宝早年曾被分配于上海博物馆从事古画临摹复制工作,对唐宋以来经典作品,乃至唐代古墓壁画等的笔墨技法,设色布局等十分熟悉。上世纪60年代起,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先后发掘,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唐代壁画,给曾经带队前往临摹壁画的周根宝带来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要再度创作《西厢记》组图,为与画过的100幅连环画有所区分,周根宝选择了工笔重彩的画法,色彩浓郁,参考了敦煌壁画的元素,尤其是借鉴唐代的《章怀太子墓道壁画》、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萱的《捣练图》以及唐三彩等诸多存世的唐代艺术形象,并从明代线描大师陈老莲笔下,塑造了崔莺莺的人物造型。  

 

  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等作品,也影响周根宝对中古时期世俗生活氛围的刻画。周根宝表示:“只有充分还原故事发生年代的形象特征,才能最好地再现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还原的同时,周根宝在人物造型上并未一味照搬古迹。如他笔下的张生形象,衣、冠、靴、饰物等皆出自唐墓壁画中文官的打扮;在人物性格与心态的刻画上,则更加注重合逻辑性,一改人们熟悉的“文弱书生”面貌,赋予了风流倜傥的韵味。同样,另外两位主角崔莺莺和红娘的塑造,不仅出自唐代永泰公主墓道两侧的仕女图,还增加了眉目传神的神态。  

 

  “西方人认为绘画追求的就是形式与技巧。而传统中国画在千百年的发展长河中,从人物线描中的‘十八描’,山石皴法的归纳,以及从树木、云、水等自然景物中提炼出的各种技法,其实都是每个时代在追求形式创新的结果。为什么中国画如此引人入胜,究其原因就是植根于民族传统土壤中的不断变化与创造。”周根宝表示。 “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民族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艺术。”在世界艺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现当代艺术也出现多种流派,周根宝始终坚持用传统的中式审美和技法,融合西方的经典元素,进行新时代的水墨画和戏曲人物创作。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