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11名浸大生「尋韻湖湘」公益行獲益良多

2019-06-03
来源:香港商报

 

  浸會大學的同學們為桂陽縣鄉村小學當半天「鄉村老師」,向小朋友介紹香港。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仁樂報道:香港青年普遍對祖國缺乏深入了解,為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推動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有本港的省級政協委員發起「尋韻湖湘2019-湘港青年學子歷史文化交流公益行」活動。11名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學生於5月22日至26日期間完成5天4夜的行程,獲益良多。

  今次活動以「尋韻湖湘」為主題,「尋找歷史足迹,開展義工服務」為主線。活動由湖南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等省內多個團體承辦,並得到湖南省青年聯合會、香港新家園協會、中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支持。

  助港青對祖國有更深了解

  作為活動發起人,湖南省政協委員、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介紹活動緣起時表示:「因為工作和公職的關係,我在香港有很多機會能接觸到年輕人。在跟他們溝通的時候,我經常發現他們對祖國的歷史、民生、經濟等方面都較為片面;我希望能夠透過主題式的交流活動,增強香港的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和作為中國人的認同感。所以希望舉辦湘港兩地青少年交流團,透過探索千年古村讓港青親身去感受祖國的歷史和發展,從而對祖國有更深的了解,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經提交提案後,令交流團成行。」

  湘港青年學子紛紛在板梁古村的「韻泉」泉眼第一口井處飲用泉水,感受水的甘甜。

  桂陽縣參觀廟下村建築

  莊偉茵憶述,自己去年曾參加三進三助郴州行,看到郴州這個城市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深厚的歷史,在高鐵香港段開通後,只需兩個半小時即可抵達,是大灣區的重要連接點,故她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和進入點。她指出,要了解中國,必須從鄉村開始,鄉村是一部無字天書,從它的族譜、建築、石碑及樓房設計,具有聚族群體性、血緣延續性的特質,承載了中國久遠悠長的文明歷史。

  為了更好地體現「尋韻湖湘」的主題和深化學生們對村落文化的認識,在行程的第二天,主辦單位安排了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劉燦姣教授為學生們在郴州市桂陽縣,舉辦以「村落中的個人與社會」為題的講座,並參觀了廟下村的建築、雕刻、石碑、門樓等;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村落的建築、歷史及文化之美。

  小學義教向學童介紹香港

  今次行程特別加入義教元素,由香港學生在桂陽縣鄉村小學當半天「鄉村老師」,向小朋友介紹香港。隨團的湘港青年交流促進會主席何家亮說:「這項活動別具意義,它讓孩子們對香港的情況有了基本的認識,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對當了半天『小老師』的香港同學來說,也讓他們對祖國鄉村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狀況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我希望以後他們能更加關心祖國的教育,並為教育事業出一分力。」

  在行程的第四天,一行抵達長沙,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嶽麓書院和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藏館,湖南省政協常委、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為同學們講解人與村落的發展歷程和介紹中心的藏品。主辦單位當晚在中南大學村落文化研究中心鄉廬工作坊舉行歡送會。

  在浸會大學文學系就讀三年級的盧逸朗首次踏足湖南。他認為透過今次實地接觸,加深了自己對祖國和湖南的認識,「通過這次交流,我能了解更多湖南的歷史和文化,希望能更好地將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