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銀行事件的啟示

2019-06-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現時內地部分中小銀行及非金融機構仍面臨融資問題。
 
  上月底,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公告指出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為了保障存戶及其他持份者的合法權益,決定對包商銀行進行接管。是次接管為20年以來監管當局再次整頓問題銀行。儘管涉事銀行的規模不大,且監管機構多次發表言論安撫人心,但從近期市場反應可見包商銀行事件的漣漪效應持續的時間及造成的影響超越了本欄的預期。
 
  包商銀行事件的成因主要包括股票過分集中及壞帳等問題。據當局披露的資料指出包商銀行大量資金被大股東違規佔用逾期未還,導致包商銀行出現嚴重的信貸風險。消息指2017年起,包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低於監管機構的要求。然而,由於包商銀行並非上市企業,該銀行並不能從外部補充資本。內部方面,資產質量惡化令資產投資的回報下滑,因此該銀行亦難以由內部進行資本補充。最終,為了防止信貸風險擴散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行決定接管該銀行。
 
  對內地金融市場的反思
 
  結果,包商銀行的漣漪效應逐漸在銀行同業市場中擴散,並增添中小銀行包括錦州銀行發行存單的難度(由於錦州銀行延期發布2018年年報,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自4月1日以來已經停止交易)。為了應對信用風險升溫,人行進一步加大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的支持,包括再貼現額度增加20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提高1000億元。此外,中小銀行也可以通過合資格的債券、存單和票據作為抵押品,以換取流動性。
 
  這次包商銀行事件,再次凸顯內地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首先,儘管內地銀行間流動性充裕而回購利率穩定,惟部分中小銀行及非金融機構依然面對融資困難的問題。這反映現時信用分層的現象普遍,即大型或高信貸評級的機構更容易取得信貸,相反中小型銀行則更難獲得流動性。其次,中小型金融機構管治未完善。部分中小型銀行股權結構複雜,容易形成關聯交易。一旦風險出現,可能造成連鎖效應。
 
  另外,在包商銀行被接管的事件中,只有個人客戶及5000萬元以下的對公和同業客戶本息獲得全額保障,這印證了內地當局希望打破剛性兌付的立場。對信貸及流動性風險的憂慮短期內可能衝擊市場。不過,就長期而言,這將有助促進金融供給側的改革。
 
  華僑銀行經濟師 謝棟銘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