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三化建设”破解法院执行难题

2019-07-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卢伟、通讯员卢思莹、周泽锋报道:7月30日,记者在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惠州中院”)了解到,今年1-6月,惠州全市法院执行工作各项数据全面向好:新收执行案件14292件,执结12815件,结案率同比增加29.82个百分点;存案数同比下降48.52%;执行到位金额68.08亿元,同比增加34.73%。值得一提的是,惠州法院首次执行案件的实际执结率、实际执行到位率、执行完毕率、关键节点平均超期数四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实际执行到位率位于广东全省第一。

  集约化:让执行走上“快车道”

  “距离申请立案仅9天时间,我们就收到了全部执行款,法院真是神速。”2019年7月1日,因拖欠贷款纠纷,中信银行惠州分行向惠州中院申请强制执行,7月10日,银行就收到了被执行人李某还款84485元。代理该案的黄律师对惠州法院执行工作的快速高效给予点赞。

  据惠州中院统一执行指挥中心主任周兢介绍,2018年,惠州全市法院推行“统一立案、集约管理、分散实施”执行运行模式,由惠州中院统一执行指挥中心对全市首执案件统一立案,统筹基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集约办理文书制作送达、财产调查、节点操作、线索分析筛查等事务,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强化立执无缝对接,前置财产查控,通过对财产查询结果分析,以被执行人主要财产所在地或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的属地管辖和关联案件集中调配的集中管辖为原则,实现案件科学合理分流。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中院执行指挥中心共处理集约事项982次、涉案7229件、执行人员外出人次减少70%;集中调配案件39件,涉及关联案件432件,预计今年合理分流全市执行案件将超过7000件。

  值得注意的是,集约组以不到执行干警10%的人力,化解超过50%的事务性工作。截至2019年6月,惠州中院由2018年全年结案平均用时212.08天降至113.85天;惠城区法院由2018年全年结案平均用时215.08天降至137.55天,极大提高办案效率。

  为使执行进一步提速,惠州法院还深入推进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将案件细分为六大类型,配备不同执行力量,实现简案快执、普案精执、难案特执。今年6月12日,深圳某科技公司申请执行惠州某房地产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因该案有保全财产,案件被归为简单案件,流入“快执”通道,执行团队于6月28日扣划被执行人名下存款,不到一个月时间,该案执行款1700万元全部执行完毕。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快执团队9名法官(执行员)共办结超过35%的执行案件,平均办案周期不满60天。

  信息化:运用科技手段为执行赋能

  “叮……”黄小姐的手机响起,一则来自惠州法院的“喜讯”让她欣喜不已,原来是她申请执行的工资款已经到账,法院通知她前往领取。

  “这不是我第一次收到法院的信息了,此前也陆陆续续收到关于案件进展的消息”,黄小姐兴奋地介绍道,“法院的这套系统实在太好了,让我清楚案子的情况,这样我就不用天天追着法官了解情况了”。

  黄小姐所说的“系统”,正是惠州法院新近启用的全方位执行公开系统,可将送达、查控、评估、拍卖、款项到账等重点流程节点信息,通过网站、短信、电子送达平台等及时告知当事人……

  据周兢介绍,近来惠州法院正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除启用全方位执行公开系统外,还开发了智“惠”执行系统,打造一键法律文书生成、一键送达、一键查控、一键上拍的执行办案系统。研发高效运算的执行款自动分配表,改善系列案件案款分配效率和精度,案款发放周期由22天缩减至8天。开发电子送达综合平台,努力实现执行法律文书全程电子送达。平台启用两个月以来,共录入相关数据2247条信息、成功查询825条信息、发出短信645条、辅助处理案件579件……惠州法院不断引进信息化工具,将“互联网+”作为破解执行难题、补齐执行短板的重要突破口,为一线执行生态带来革命性变革,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法官少跑腿,极大提升执行质效,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满意度。

  合作化:广借外力,扩大执行“朋友圈”

  据了解,为破解非法用地行政非诉案件“执行难”,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势头,惠州中院主动与国土部门、县区政府沟通协调,建立了“裁执分离”制度。

  周兢介绍,“裁执分离”是指对部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实行审查裁定与组织实施在法律主体上相分离,即人民法院负责对行政决定是否符合强制执行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强制执行条件的行政决定裁定准予执行并由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制度。“裁执分离”制度的建立,有效调动了法院与行政机关的积极性,确保了执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行政强制执行的效率。

  惠州中院的执行“朋友圈”,还扩展到“兄弟法院”。今年5月31日,惠州中院与东莞中院签署协同发展执行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在执行立案、送达、协助、执转破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两地法院执行互助,破解异地执行、委托执行难问题。7月24日,基于上述协议,莞惠两地法院首次成功“连线”,东莞第二法院受惠东法院委托前往当地酒店协助调查一被执行人,大幅缩短异地执行时间。

  同时,加强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市场监督局、公积金等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对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工商登记、公积金、手机号码等6类120项信息在线查询。今年5月点对点查控系统上线以来,该市法院成功查询710次。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