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錢易賺 科技難做

2019-12-03
来源:香港商報

  羅家聰

  全世界股市其實都近歷史高位,美股是,歐股是,連印、巴、俄股都是;偏偏中、港股市在歷史高位低一截的水平浮游偏淡。內地有其因素,世人早有詳論,今文不贅。港股呢?市值大或股數多的主要三類:金融、地產、零售。外圍轉弱,頭兩者即跟隨;本地烽煙四起,後兩者即插水。來隻新科技股,資金隨即熱捧,可見市場想法如何。

  在過去十年升市,標指升三倍幾,納指升五倍幾;其實恒指主板跟科技板的表現,也有類似分野。再其實說,不只過去十年的升市,連2007和2000年以前的升市亦然。可見科技帶頭是跨時空的。本港不只不夠科技股,最近有調查指,科技行業也不夠。無他,在地產、金融、保險賺慣快錢,從事科技變相是做研究,回報低但風險必高,故有「low tech撈嘢、high tech揩嘢」根深柢固之說。不肯「揩嘢」,股市自然難high。

  然而,真正從事科技行業者,對前景看法倒不淡。按政府對本港業務調查所見,最接近科技界的資訊通訊行業與所有行業對前景變化的預期中,前者穩定,後者趨跌。留意這個現象難於三幾季內短期見到,但相隔十年過外則高下立見。這是偶然現象?

  非也。生產要投入資源,而資源可有人力、物力、土地三類。最基本的提升模式,是投入多點,產出多點。但若不欲或無法投入更多而欲產出更多,可以如何?唯一方法,就是提升技術。打從遠古的四大發明,已是科研結果。很多原始、初創的發明或發現,不會即見用途;但若只肯做應用式的開發,短線雖好賺錢,但無法擁有最核心技術。

  應用科技所做的頂多是「改」,但若要「變」,則須做原始、初創研究。道理簡單,但做起來花時間、成本高,效果卻無包單。做研究從來不包做到什麼的,故耐性重要。賺慣快錢的大商家,豈會有此耐性?這是土壤問題,地貴人急,做什麼科研呢?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