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火眼”实验室:高通量自动化检测病毒,最快3小时出结果

2020-02-24
来源:红星新闻
  2月21日,武汉市首次实现核酸检测存量清零。
  
  22日,据武汉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目前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20000人次。最近3天累计进行42515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21日完成全部存量的取样送检。从2月22日开始,当日新增当日清零。
  
  截至目前,武汉已有40家相关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中,可自行检测的医院26家。对尚不具备自检能力的医疗机构和隔离点的样本,由疾控组统筹,通过辖区疾控中心就近转运至有检测能力的相关机构检测。
      
  2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火眼”实验室。从2月5号试运行以来,该实验室已累计接收超过4.9万人份检测样本。作为一个自动化实验室,10台MGISP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每天最多可以检测1万份。
  
  数据:累计检测近5万例样本 最快3小时出结果
  
  在武汉“火眼”实验室的大厅内,大屏幕上新型冠状病毒应急检测数据每隔5分钟就会刷新一次。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下午4点,实验室累计到样数为49634,累计检测数为47713。其中,2月21日这天实验室共收到4906份样本,样本合格数为4795,检测数为4734。
      
  “实验室每天接收的样本在3000份左右。最多的有5000份。”华大基因工作人员鲁明江告诉红星新闻,“火眼”实验室与一般的实验室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每天的通量有10000份。鲁明江口中的“通量”,指的是实验室一天检测样本的最高量值。
  
  据了解,“火眼”实验室由武汉市政府、东湖高新区、中交二航局、上海诺瑞实验室、华大基因联合共建。其中,东湖高新区提供场地,华大基因主导设计及运营,中交二航局主导施工,上海诺瑞实验室提供大量实验室装备。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作为一个专门为应对新冠肺炎而建的实验室,从1月31日正式筹建,到2月5日建成开始试运行,再到2月9日自动化检测上线,检测量全面提升,这样一种多方配合机制下诞生的实验室在武汉此前并不多见。
  
  负责“火眼”实验室统筹协调工作的吴昊告诉红星新闻,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整个实验室是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需要满足很多生物安全条件。
  
  “一个实验室从交付到运营,需要一系列环评、安全、资质、法规、预实验等验收的工作。尽管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我们还是特别注意遵守相关法规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2月5日只是试运行。”吴昊说。作为华大基因武汉疾病方向负责人,在疫情发生前,他主要负责公司肿瘤和病原业务。
  
  一个完整的核酸检测流程,从最开始的患者取样到完成检测报告,中间共有六七个环节。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自武汉获准自行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以来,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检测工作流程通畅高效,要求各具备自检能力的医院从临床采样到出具检测结果时长一般不超过10小时。
  
  “我们单个样本最快3小时出结果。但就像我们排队过安检,一个人可能一秒钟就过去了,但一万个人排队过安检,所用的时间肯定要超过一个人的时间。”
  
  目前,武汉“火眼”实验室每天检测样本主要来自相关部门的整体调配。尽管不像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直接与患者接触,但面对成千上万份患者的样本,实验室每名工作人员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实验室人员的防护,在我们实验室是按照最高要求来执行的。我们是从1月26日开始累计,之前也做了一些检测,截止目前为止加起来超过5万例。除了武汉市,我们还接收了一部分从湖北省内的黄冈、孝感、天门、仙桃、潜江等城市送来的样本。”吴昊告诉红星新闻。
  
  实地探访:高温灭活 高通量自动化检测病毒
  
  2月22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戴好防护服进入到“火眼”实验室的核心区域。
  
  整个“火眼”实验室分为西区、东区两部分,呈字母C字型结构。按照最早的规划,计划在西区进行手工实验检测,在东区进行自动化机器实验检测。后面随着送到实验室样本数量的急剧增加,为加快检测速度和提升检测通量,对东西区功能进行了整合。
  
  红星新闻记者首先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到位于东西区的连廊通道上的样本接收区。每天,来自各区域的样本会首先到达这里,由两位负责样本接收的工作人员对送来的样本进行电子登记,并记录样本交接信息。
  
  
  对送来的样本进行电子登记后,工作人员对样本运输箱外表喷洒酒精消毒,通过传递窗交给“灭活室”拆除包装进行清点,并对样本进行灭活。一个批次样本的灭活时间大约为一半小时。
  
  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送来的样本都有潜在的感染性微生物。在这个房间,我们会将样本外包装拆除,然后进行高温灭活,用高温将病毒杀死,消除潜在的感染性。灭活后的样本不影响实验,但它的生物学活性已经没有了,相当于做一个无害化处理。”
  
  经过灭活的样本,码放到样本架上,并使用保鲜膜包裹后再次酒精消毒,由工作人员送至“信息审核室”。每一个样本都带有一个唯一的条码和二维码标签,信息审核室进行样本编号整理,并将信息导入系统。
  
  信息审核室除了承担把样本信息进行编码录入系统的工作外,还需要检查样本是否有采样管破裂、采样管中样本或者样本异常等情况。“可能送过来100个样本,我们检查时发现里面有一两个对不上,需要跟前端打电话确定具体的信息。”
  
  在完成以上三步程序后,经过灭活、确认信息编号的样本就从实验室的东区来到了西区。这里是整个实验室最核心的区域——新冠病毒病原检测实验室。在这里,将会有机器对样本进行自动化的核酸提取,工作人员只负责试剂配置和辅助工作。完成了核酸提取的样本,通过内部传递窗传递进入病原扩增室进行PCR扩增,通过检测PC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来判定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也就是样本的阴性和阳性。
  
  “到了这里在,整个实验的过程就结束了。从这里检测出的结果会上传到我们华大的系统里面,然后生成一个报告线上发送到疾控中心、医院和患者手中。”工作人员介绍。
  
  难点与质疑:保证安全的提前下如何“又准又快”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每天与上千份样本接触的实验室更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防护,以避免任何导致实验问题的可能性。
    
  在吴昊看来,用QPCR的方法去检测新冠病毒技术上并不复杂,但存在两个难点:一是短时间内对多达几千甚至上万份的病毒样本进行检测。虽然以前也有处理大量样本的经验,但新冠肺炎的样本要求时效性更高,当天的样本当天出结果。而且遇到加急样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出来,对整个实验室和工作人员都是严峻的挑战。
  
  第二个难点在于,样本具有极高的危险系数,在生物安全防护上要格外注意。同时,除了生物安全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各种潜在的实验质量风险,要针对检测过程设置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杜绝任何质量风险。
  
  “核心难点就在于我们要在兼顾高标准生物安全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更快地去检测样本。”吴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核酸检测仍被视为确定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关键手段。同时,在临床表现中,实验室检查,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核酸采样存在局限性,与通常采取的口咽或鼻咽部的分泌物病毒载量、采样操作者方法是否得当、核酸试剂盒研发产品稳定性等多种情况有关。
  
  对此,吴昊也表示赞同,“目前,我们送检的样本中咽试子、鼻试子、痰液、肺泡灌洗液都有。单纯就核酸检测这一技术来说,只要是在规范的流程下使用合规的检测试剂去做是没有问题的。‘假阴’的出现都有各种现实条件,比如取样操作的方法、样本的运输和存储,试剂的灵敏度等,甚至包括在病程的什么时间取样,取什么部位的样本也是有讲究的。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也指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