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科研的艺术家不是好医生

2020-04-02
来源:未名读书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才华横溢的天才人物,用他们惊世骇俗的成就,照亮了人类前进的方向。海克尔就是这样一位不容遗忘的天才。


  德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1834—1919)

  1834年2月16日,海克尔出生在德国波茨坦一个生活条件优裕的家庭。他在梅泽堡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海克尔自认他活泼的性格来自母亲夏洛特,而强烈的求知欲则来自父亲卡尔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的海克尔与父母

 

  中学阶段,海克尔沉迷于收集各种植物的样本,他希望能在中学毕业后去耶拿大学跟随施莱登教授研究植物学。1852年,海克尔中学毕业后,因为父母的期望,不得不放弃攻读植物学的计划,先后进入维尔茨堡大学、柏林大学、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

  大学期间,在弥勒教授的指导下,海克尔进入了海洋动物学这门新兴学科。1854年,海克尔曾陪同弥勒到黑尔戈兰岛(Heligoland)一带进行短期旅行,对那里的低等海洋动物作过考察。


  德国科学院院士弥勒(Johannes Müller,1801—1858)

  1857年,海克尔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在柏林大学通过答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58年3月,海克尔又在柏林通过了国家医学考试, 取得了行医执照。

  1861年3月,海克尔获得耶拿大学授课资格。1862年,海克尔受聘为耶拿大学动物学副教授,1865年受聘为教授,并担任动物博物馆馆长职务。

  海克尔与表妹安娜·赛丝于1862年结婚。安娜·赛丝是海克尔相恋相知十余年的灵魂伴侣,她和海克尔一样热爱自然与艺术。安娜·赛丝虽于1864年早逝,却在海克尔的一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是他永生难忘的“真正的妻子”。

 

 

 

海克尔与安娜·赛丝

 

  1860年,海克尔读到了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名著《物种起源》,立即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海克尔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德国以至整个欧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他甚至被冠以和“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类似的称号——当时深受神创论影响的科学家和宗教人士称海克尔为“耶拿的猴子教授”。

 


 


  丑化达尔文的漫画和讽刺海克尔的漫画

  海克尔之所以能够迅速接受并传播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与他所接受的扎实的医学、生物学基础训练和从事的大量生物学研究分不开。海克尔曾远赴世界一些地区,对大量低等海洋生物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他接受与传播进化论思想打下了基础。

  1866—1867年,海克尔赴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进行科学考察,他还去过黑尔戈兰岛(1854,1865)、西西里岛(1859—1860)、红海(1873)、锡兰岛(现斯里兰卡,1881—1882)、爪哇岛(1900—1901)等地进行考察。


  海克尔(左)在加那利群岛,右站立者为其助手麦克雷

  1866年,海克尔出版了《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一书———在此书中, 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海克尔建立生态学概念后,在人们熟悉的梭罗、利奥波德、卡森等众多学者的作品影响以及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大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海克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胚胎学研究和亲手绘制的胚胎图示,提出了 “生物发生基本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也就是个体的发生历史与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的简单而又迅速的重演。”


  海克尔《人的演化》(1891年版)中的插图 这幅插图由海克尔亲手绘制, 从左到右依次为龟、鸡、鸵鸟、狗、蝙蝠、兔、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每列自上而下显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先到后三个阶段的形态。由图中可以看出, 这些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动物,其早期胚胎是非常相似的。

  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取得极大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巨大进展,并同超自然“启示”的学术传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海克尔将当时生命科学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与对生命现象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他的“一元论”哲学。他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著作有《自然创造史》(1868)、《宇宙之谜》(1899)和《生命的奇迹》(1904)等。

  20世纪初,海克尔的思想和学说作为“科学”与“理性”的化身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宣传。早在1907年,鲁迅就编译过海克尔的著作。新文化运动期间,海克尔的众多著作被译成中文,成为思想启蒙和思想斗争的武器,参与译介的还有马君武、刘文典、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领袖。鲁迅把海克尔与赫胥黎相提并论,称之为“ 近世达尔文说之讴歌者”,称其学为“近日生物学之峰极”。


  《生命的奇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生命的奇迹》译者、著名文史学家、校勘学家刘文典曾自述:“看见书上常说到生物进化的话,不懂进化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拿起Darwin(达尔文)的《种源论》(《物种起源》),看不出味来,后来读了日本人丘浅次郎和石川千代松的,略的晓得一点,后来又寻着了Haeckel(海克尔)的《宇宙之谜》和《生命之不可思议》(《生命的奇迹》)两部书,读了真是无异‘披云见日’……我从此才真晓得近世科学的可贵。”

  海克尔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在摄影精度尚不足以支撑研究的年代, 医学和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非常倚重学者的绘画技术。海克尔正是这样一个绘画天才。 他亲手绘制了大量精美的生物图画,用于支撑他的进化观点,重建现存物种发展史。独特的秩序与对称之美给予这些绘画以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点在他出版于1899—1904年的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海克尔笔下具有无与伦比精巧结构的生物

  安娜赛丝霞水母被公认为海克尔笔下最美的生物,海克尔对其情有独钟,用第一任妻子安娜·赛丝的名字为其命名,他说这种生物的长触须令他想到亡妻的长发。

 

 

 

海克尔绘制的安娜赛丝霞水母

 

  1902年,海克尔从耶拿大学退休后,仍在他亲手创立的德国种系发生博物馆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同时还进行一系列社会活动。该博物馆至今仍是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展示生命发生、发展过程的博物馆

 


 

  德国种系发生博物馆(Phyletisches Museum)外观及藏品

 

 

 

海克尔故居中的研究室

 

 

 

 

海克尔纪念碑,位于德国耶拿市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