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后来被人遗忘?

2020-04-03
来源:浩然文史

  如今一提及寒食节,许多人可能先会发出疑问,这是什么节日?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过?而知道寒食节的也仅仅是知道有个叫介子推的人和寒食节。也就是说尽管寒食节和清明节仅有一天之隔,两个节日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密切,但人们对其了解程度却完全不同,更不会在清明节之前过寒食节,但要知道寒食节在古代的地位可是与清明节不相上下的。

  一、传承千年的古老节日

  寒食节的起源问题在古代即已经争论不休,一般来说有两种观点最为主流,其一即是著名的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曾在各国之间流亡,介子推为其身边忠心耿耿的大臣,重耳即位后介子推带着母亲归隐山林,晋文公为请他出山相助所以下令放火烧山以逼他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却与其母亲一起被火烧死了。自此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故设寒食节。  

 

  介子推剧照

  第二种说法则来源于上古时期的“改火”习俗,传说在遥远的部落文明时代,人们在每一年的春天都会将过去的旧火种熄灭,通过钻木取火的方式获取新火种,而在新旧火种交替之时就会出现短暂的无火阶段,人们只能吃未经火烤的生食,寒食节由此而来。  

  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

  在现有的文字记载中,两汉之际的桓谭是最早提及寒食节的人,他在书中曾提及在今山西太原地区盛行一种习俗,人们在规定的日子只能吃生食,即使是身怀疾病的人也不敢违背,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要纪念介子推。东汉时期的蔡邕等文史大家也同意桓谭的说法,认为盛行于太原郡的习俗是因介子推而设置。但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则对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置的说法产生疑问,尤其是唐玄宗时期寒食节被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在朝廷的诏令中则直接推翻两汉时期的说法,将寒食节的来源定性于上古时期的“改火”习俗,介子推则不再被人提及。

  二、从纪念亡者到庆祝现世

  上文已经提到自唐代起,在官府的界定之下,寒食节与纪念介子推事件划清了界限,其起源也变为上古的改火风俗。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这就要和寒食节在隋唐时期的发展状况联系在一起了。在纪念介子推一说盛行的两汉,寒食节仅仅是盛行于太原地区的地方习俗文化,但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经开始向外扩展,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便在书中记载过寒食节:“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也,中国流行,遂为常俗。”“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由此可见北朝时寒食节已经由太原一地扩展到中原地区。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与南北文化大融合的时期,随着少数民族南下与汉人南迁,南北方文化之间发生了一次巨大交融,寒食节也由此传播至全国各地。  

  枣饼,寒食节节令食物

  随着寒食节传播范围的逐渐扩大,其节日内涵被大大的扩充了。原先的寒食节其实是一种较为压抑的节日,因为节日是带有纪念亡人的性质且人们只能吃又干又硬的冷食。但在隋唐时期,人们将寒食节的内容大为扩充,就食物来说,冷硬的寒食被人们改造成各种各样的既考究又美味的食物,例如干粥、醴、酪、挑菜、青团等,吃寒食不但不再是一种折磨,发而成为饮食的新风尚。  

  寒食节的美食之一:青团

  不仅仅在吃的方面有了改进,人们还将各种娱乐休闲项目添加到寒食节里,在北方人们会自己制作美味的寒食,还会去庙观中进行祭祀活动,在南方则更加多样,人们会进行斗鸡、踢毽子、打秋千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官府在寒食节也会有相应的活动,既然选择将改火作为节日起源,所以官府会在寒食节进行隆重的改火仪式,包括禁旧火,取新火和点燃新火三部分,整个过程十分隆重,寒食节也成为唐代的八大节日之一,与上元节等并列。

  

  寒食节的户外活动

  总而言之,随着寒食节传播范围的愈发广泛,加之朝廷都对此十分重视,至隋唐时期,寒食节已经逐渐祛除了原先的地域性与纪念亡人的悲观色彩,逐渐演化成一种全民娱乐休闲的节日。这时的寒食节与上古时期的改火习俗相挂钩,而改火也是上古的人们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一种仪式。唐朝廷选择改火作为寒食节的起源,也表达了其顺应天意和民意的美好愿望。

  唐代以后,寒食节历经千余年发展并传承至今,其中清朝时期由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了历法上的变革,寒食节的时间也从清明节的前两天改为清明节的前一天。而且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日期特别接近,习俗上就逐渐有了混同的趋势。像寒食节的祭祖等习俗,实际上从晚唐开始就已经开始向清明节转移,这个转移的过程最终在宋代完成。此后,寒食节逐渐就成了清明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清代汤若望改革历法后,清明节与寒食节仅隔一天

  文史君说

  如今的清明节依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节日,但寒食节却不再被着重提及,固然是因吃寒食的习惯在今日已不再被人们接受,更为重要的一点却是两个节日之间日期太近且相似点太多。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寒食节遗忘,无论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还是上古时期的改火仪式,其所代表的或是人们对忠义之人的纪念,或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这些都是中国人所拥有的独特的优秀文化,与清明节所表达的对先人追思的感情一样珍贵。即使今日我们不再选择以吃冷食作为对寒食节的纪念,但可以仿照唐人,以积极愉悦的活动来度过寒食节与美好的四月。

  参考文献 :

  1. 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 ———寒食节的诠释史研究》,《民俗研究》2017年6期

  2. 马荣良:《唐代寒食节假制度及其影响》,《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