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重啟經濟應加大力度

2020-05-20
来源:香港商報

「黑暴」近日又再出來推動「攬炒」。資料圖片

  作者: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香港最新失業率飆至5.2%,創下15年新高,超過20萬人失業,足以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和黑暴對經濟就業的打擊,亦進一步凸顯了加大力度重啟經濟及復市復工的必要。

  現在勞動市場有多惡劣?以上數字並未反映一切。因最新統計僅反映2至4月份的失業狀況,考慮到限聚令及規管食肆等措施,乃自3月底才開始實施;換言之,最壞情況還未完全浮現出來,市場預料失業率將再攀升。即使港府在4月底宣布推出「保就業」計劃,應有助減輕僱主的裁員壓力,惟經濟前景仍不明朗,治本辦法始終在於盡量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和市場運作。

  如何在確保疫情受控與重啟經濟之間取得更好平衡,各地政府都費煞思量;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目下香港的條件就較其他地方優勝。首先,出入境管制措施現時難以全面放寬,畢竟美歐及其他發展中地區的疫情仍很嚴峻,尤其香港好不容易才基本做到本地零確診,誠不應貿然中門大開增加海外輸入疫症風險;不過,參考澳紐及波羅的海多國的經驗,跟鄰近疫情同樣受控的地方結成「旅遊氣泡」,肯定是可研究的大方向,特別是港澳粵結成「旅遊氣泡」的推進工作,實有條件快馬加鞭,好為旅遊及其他行業引來新的需求活水。此外,由派錢到補貼工資的措施,縱可提振市民的購買力,但授人以魚的可持續性始終不及授人以漁,試問擔心工作朝不保夕又何來購買意慾?由政府帶頭刺激需求、創造就業,譬如加大房屋、醫療、旅遊基建等的投資投放,正是為經濟引來活水的另一出路,既可為建造業帶來更多飯碗——最新建造業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升至驚人的10%和8%,亦可改善民生及加強經濟競爭力,所衍生的乘數效應必然高過直接派錢,對解決香港短中長期問題都有益處。

  昨日港府宣布擴大社區檢測範圍,每日檢測量增至7000個,同時有條件放寬宗教崇拜活動,無疑為循序漸進推動社會復常邁前一步。的確,復工復市必須按部就班,因為社區依然潛藏隱性的無病徵患者,早前荃灣驚現源頭不明的個案正是一大警號,若防疫抗疫一旦鬆懈實不排除會釀成社區大爆發。港府現已盡量放寬「停業令」的適用範圍,目前僅限過程中難以全程戴口罩的行業。至於「限聚令」維持8人,做法亦跟全球許多地方接軌,好像歐洲近日爆發「反限聚」示威時,相關國家也要求人民遵守社交距離規定,一旦違法都會被拘捕。眾所周知,示威活動很可能涉及激烈肢體衝突,因而大量增加病毒的傳播風險;換言之,「限聚令」不單有助確保示威者健康安全,也有助確保執法者及社會整體的健康安全。

  爭取以最大力度按部就班重啟經濟,需和諧社會環境,不應節外生枝,才能將疫情對社會經濟影響降至最低。世界經濟論壇昨公布調查指,疫情恐已引發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高失業問題更尤其損及青年人。遺憾的是,「黑暴」近日又再出來推動「攬炒」,要為當前經濟社會困境進一步落井下石——試問,這對香港、對港青來說又豈會利多於弊?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