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人大代表热议:尽快堵上国家安全漏洞

2020-05-2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進入全國兩會時間,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本次兩會最關注香港的國家安全問題、新冠疫情防控、大灣區建設等話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我想香港社會安寧,肯定會引起兩會與會者的關注,相信代表們都會就止暴制亂提出各自建議,我個人也有一些想法,要儘快為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堵上漏洞。」

  同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則建議,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疫情防控合作,包括加強推動粵港澳三地抗疫交流合作和經驗分享、促進科研發展提升公共衛生防護能力等。

  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出現漏洞

  吳秋北感歎:香港因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爭議自去年6月開始,社會氣氛很快急轉直下,演變成持續超過半年的暴力衝擊和破壞,至今餘波未平,「非常令人擔憂」,「暴亂持續整整半年多,到現在還不斷有暴力事件,立法會上反對派一直在搗亂,癱瘓議會。經濟民生受到衝擊,『一國兩制』受到衝擊,香港的法治也受到衝擊。這一年的情況,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揪心的。」

吳秋北 資料圖

  「很明顯,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已經出現了漏洞。」吳秋北敏銳地指出。

  在香港,《國歌法》、基本法23條立法,幾乎所有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法例都難以輕易通過立法會一關。「但這個隱患不能放任它一直這樣存在下去,那很可能引致更多的暴亂、流血事件,最後就是生靈塗炭。我們必須在立法層面堵塞香港存在的漏洞。」

  立法僅是一重基礎保障,吳秋北很清楚,「香港現在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國際背景和香港本身的深層次矛盾,貧富懸殊和資本過度壟斷所引致的種種社會問題,某種程度都加速促成了如今的社會撕裂,「所以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把香港本身的優勢發揮出來,把香港的整個經濟產業做大,透過成果共享來撫平矛盾。」

  顯然,近在眼前的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再出發最為適宜的發展平台。

  完善大灣區防控預警

  譚志源指,大型傳染病與全球化息息相關,未來仍然有機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如何總結和汲取抗疫經驗,是疫情穩定後的重要工作。粵港澳三地應加強抗疫交流合作和經驗分享,從而完善應對大型傳染病通報預警、感染控制和治療技術。他建議香港進一步通過大灣區醫療平台,深化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合作,共同探討更有效預防和控制大型傳染病的方法。

譚志源 資料圖

  譚志源提到,新冠肺炎開拓了智慧科技於公共衛生和防疫工作領域的應用,未來香港可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合作,繼續推動創科發展,進一步探索智慧科技應用於公共衛生範疇的可能性。

  支持研發「低接觸經濟」

  譚志源又建議,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科創資源,支持青年研發「低接觸經濟」新模式。譚志源指,在疫情影響下,減少社交接觸成為了新常態,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期的現象,但卻可以帶來長期行為模式和生活形態的改變,反映在工作、購物、物流和消閒方面,因而催生了「低接觸經濟」。

  「低接觸經濟」是指利用科技和網絡平台,令人與人之間不需要或只需低度接觸,便可以進行經濟活動。以購物和物流為例,因應低接觸經濟活動的需求,無人商店、智慧販賣機、智慧取貨櫃、VR購物體驗都有機會成為新的消費模式。

  譚志源稱,因應「低接觸經濟」帶來的新機遇,建議在粵港兩地政府的共同推動下,引領具科創潛力的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深圳的科研孵化基地落戶,鼓勵他們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開發「低接觸經濟」的創新服務形態,並為他們配對合作夥伴,將研發成果應用於內地市場,讓他們有機會為內地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譚志源認為,不少香港的年輕人對科創領域充滿熱誠,具有創新意念和思維,如果能夠將他們的成果用於內地,既能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可以為內地的科創發展作出貢獻。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