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 劉世錦:建議未來國家層面不再設具體GDP增長指標

2020-05-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麗娟報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但強調了就業優先指標。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本報等媒體線上集體採訪時表示,不設具體GDP增長指標或可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他建議,以後在國家層面可以不再設GDP目標,而只提就業相關指標和一系列關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同時,財政部發放抗疫國債直達基層惠及企業和民眾,是很好的嘗試。未來財政政策可探索利用新手段進行扁平化管理,提高透明度。他還表示,短期宏觀政策應圍繞恢復、救助和避險三大任務,長期發展則要激發中國經濟擁有的結構性動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指標的設定,體現了就業優先的精神。劉世錦認為,這很有意義,穩增長是為了穩就業,現在直接把就業指標放到第一位,如果就業達到合適水平或達到充分就業,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也意味著全社會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實際增長率達就能到了潛在增長率的水平。他表示,今年不設具體的GDP增長指標,或許可以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財政政策可嘗試新方式提高透明度

  劉世錦建議,以後或許可以在國家層面只提就業指標,不再提具體的GDP增速指標,然後可以再提出一系列包括物價、風險防控、環境可持續性、居民收入等關係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省級層面則可以提GDP增速指標。「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各省可以從當地實際出發設定增長速度,同時,各省之間也可以適當競爭,推動經濟增長」。在這一基礎上,國家可以按照就業指標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對各省發展做出評估並確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支持,比如宏觀的就業指標等,如果做得好,國家可以給予相應的鼓勵。國家可以把對地方的政策與各個省的發展狀況掛鉤。

  今年財政政策亦出現新變化,劉世錦表示,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一共2萬億,這些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避免了中間環節的滴冒跑漏。這種方式對提升政策的效果比較重要,技術上也較可行。未來可以探索財政政策利用新技術手段,實現數字政務,達到扁平化管理,可以提高財政透明度。

  短期宏觀政策應聚焦三個重點

  對於當前經濟形勢,劉世錦分析,中國經濟目前確實受到了疫情影響,但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看長遠和大局,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傷筋動骨。他強調,中國經濟有六個「沒有變」,包括中國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和都市圈、城市群發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世界上最大內需市場;立足科技進步,推動創新發展和歷史發展;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深化改革激發經濟增長的活力和競爭力;堅持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進等都沒有變。

  「我們希望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之下,爭取能用兩年到三年的時間,使經濟能夠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今年爭取能有一個正的增長,再努力一把或能有3%左右的增長;到明年增長速度可能就會比較高,比如到6%、7%甚至更多一點。因為今年的基數比較低,同時還有反彈的因素,由於疫情被壓制的一些增長動能會釋放出來;到後年經濟恢復到正常軌道上。」 劉世錦說。

  劉世錦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疫情衝擊、經濟恢復的過程中,短期內宏觀政策應聚焦三個重點,分別是恢復、救助和避險。當務之急是要恢復產業鏈,恢復供給和需求;同時,對較為脆弱的中小企業加強救助,「救企業,實際上就是在保護就業機會」 ;此外,要避免經濟中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在大的衝擊之下帶來的風險。

  長期要激發經濟三大潛能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還是要通過繼續深化改革,激發中國經濟擁有的結構性動能。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未必要完全依託於宏觀政策的力度。中國中長期內增長潛力較大,需要發掘新的增長動能。這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不同之處,「中國還有結構性潛能,但它們已經沒有了,或者是不願意搞結構性改革,所以只能不斷加強宏觀政策。而中國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增長潛能上」。他介紹,中國還有三大潛能有待挖掘,包括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追趕的潛能,與發達國家還有3萬億美元左右的差距。其次,這些年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潛能,這方面中國不僅與發達國家同步,有些領域中國甚至還能領跑。第三,今後5至10年,中國最大的潛能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不僅可以調動消費,也可以創造投資的機會,以及包括新舊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拉動製造業投資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繼續改革開放。劉世錦表示,當前要推動重要的改革,核心是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的改革。如果中國能夠實實在在地朝前推動這些改革,中國經濟增長的潛能就能實實在在地發揮出來。他介紹,具體包括三個領域的改革,分別是農村集體土地權改革、深化基礎產業領域改革、服務業要加快開放。

  劉世錦介紹,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國有土地要同價、同權、同等入市,「日前通過的《新土地管理法》已經把這個口子給開了。下一步要為農民的宅基地創造條件,在農村集體組織外部能夠流轉,還需要一些配套的改革」;基礎產業領域改革方面,目前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的基礎產業領域,比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通信、金融等領域,進一步放寬或者放開市場准入。讓更多的行業之外的,或者是民營的更多的投資者能夠進去,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全社會的基礎建設成本,也可以拉動大量的投資;

  服務業尤其一些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是中國未來增長最快的領域,但首先還是要開放,可提供一個新的增長動能。

[责任编辑:肖靜文]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