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接受本報訪問 香港做更深更廣的融資平台

2020-06-02
来源:香港商报

 

  財爺陳茂波強調香港有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

  【香港商报网讯】全球產業鏈有重新布局之勢,加上美國施壓香港國安法推出,香港也必須因時調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在中美關係及地緣政治局勢等不穩定因素主導下,環球金融市場或會更趨波動,更有可能導致企業在各地市場的投資需要調整;惟香港是個極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相信有能力和經驗應對可能的挑戰。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中美爆發貿易戰後,一些在內地設廠的香港廠商部署分散風險,轉移部分生產線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墨西哥等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過後,這批廠商可能順應全球產業鏈大變局的潮流。另一方面,香港國安提上日程,美國威脅施壓制裁,也使到香港營商環境出現變數,在上述背景,香港的物流、倉儲、輕工業、服裝、保險、金融,甚至文化等產業,均可能受到影響。

  香港有能力應對挑戰

  陳茂波回應本報記者的書面訪問時大派定心丸。他談到這場世紀疫情時稱,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方位對外開放,資金自由進出,因而無可避免地會受外圍影響而波動;但香港金融體系監管制度符合國際標準、透明度高、穩健成熟,並久經考驗,加上健全的法律制度、穩健的儲備、充足的銀行流動性、行之有效的聯繫匯率機制、嚴格的風險管理要求,及大量的優秀金融人才,相信香港有能力和有經驗應對挑戰。

  為應對變局,陳茂波指,將繼續致力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善用連接內地與國際的優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把香港發展成更深和更廣的融資平台,並且加強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保險和風險管理中心及綠色金融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科技發展。

  多方面協助內地設廠港商

  為協助在內地設廠的港商在這場變局中順利過渡,陳茂波表示,港府透過不同途徑向企業包括廠商提供最新的市場資訊及諮詢服務,並推動增加自由貿易協定,對香港原產貨品的優惠措施,幫助廠商拓展自貿協定市場,從而增加廠商在港生產的吸引力。

  為使本港原產貨物能以更佳的條件,包括享有關稅優惠,進入內地及更多國際市場,港府一直積極擴大香港的自貿協定網絡,至今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了8份自貿協定,包括與內地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工貿署透過舉辦簡介會和安排與不同工商業代表會面,介紹香港與其他經濟體簽訂的自貿協定內的優惠措施,便利業界以較優惠條件進入境外市場。

  陳茂波續指,港府還推行多項資助計劃,包括「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特別優惠措施」、「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及「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並且為香港企業和有意回流香港發展的廠商,在融資及提升整體競爭力等方面提供資助。

  實體經濟:宜尋找新的支柱產業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香港作為轉口中心,內地銷往海外的產品很多要經過香港,如果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從內地撤回自己國家,香港將會損失原本與該等企業相關的貿易。除了轉口貿易,與上述貿易活動相關的貨物運輸、加工、旅遊及物流等非轉口貿易活動,也會遭受牽連,香港失業率也難免會因為全球產業鏈重整而被推高。

  關焯照指出,雖然物流及貿易佔香港GDP主要比例,但隨着兩者對香港GDP的附加值不斷減少,香港應尋找全新的經濟環節,藉以推動香港發展。觀乎近年文化創意產業及網上購物快速擴展,上述兩者可成長為繼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後,香港的第五大和第六大支柱產業。

  香港除了應開拓新產業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轉變,原有的四大支柱產業,亦應實現升級轉型。對於發展逾廿年的物流業,關焯照認為,也應朝向網上發展,為行業創造新的需求。

  中大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則認為,為應對產業鏈轉移,港商應針對一些尚未開發的市場,比如老年市場,又或者開發中東阿拉伯市場。

  港府正多方面協助港商應對當前的疫情危機。

  金融產業:宜國際化與多元化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認為,香港應「保持世界化,保持國際化」,不僅金融及監管制度要國際化,整體社會也要國際化,跟國際規矩辦事才可。面對產業鏈轉移,若今後香港仍過度倚賴內地,將影響香港的集資功能,故香港金融界要懂得如何分散風險。羅家聰進一步解釋:比如要搞債市,在做人民幣債券的同時,也要搞歐元及美元債券;構建離岸市場之餘,也要多從事商品交易,如石油、銅、鐵、鋁,甚至糧食等。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則認為,為應對全球產業鏈及世界經濟格局轉移,香港應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包括內地與美國、內地與歐洲以及內地與印度之間的中間人角色;同時利用本地從事基礎科研的能力,做好科研工作。

  【新机遇】香港科創產業有潛力乘勢而起

  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產業鏈重整,香港的科創產業有潛力乘勢而起。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法律、專業服務及學術配套,遠較鄰近地區優勝,預料部分高科技企業為了分散風險,會把研發部分由內地轉移至香港,並帶動相關專業服務的需求。

  新興科技教育協會創會會長洪文正認為,為了避免供應鏈斷裂再次出現,高科技企業今後的生產工序,將不會如過往般,太集中在單一地區。相比鄰近地區,香港的法治水平仍有優勢,相信可吸引部分有意從內地撤出的高科技企業,轉移至香港。

  洪文正說:「以智能芯片為例,當前若要把生產工序留在內地,風險很大;隨布局內地的風險上升,不少生產智能芯片的歐美企業,或會把研發部分轉移至香港,從而有利將其製成品再運返內地銷售。」

  除了智能芯片的研發,洪文正估計,部分企業疫苗的生產和研究,也會轉為落戶香港。洪文正又估計,隨着環球高科技企業把部分工序遷移至香港,為了實現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要求,連帶香港的顧問、法律及會計服務需求,也會因而增加。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則認為,香港具有基礎研究配套,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優勢,人工智能(AI)及生物科技(Biotech)企業,或會因全球產業鏈重整而落戶香港。

  但楊文銳認為,受制土地成本高昂,加上香港廠房基建長期停頓,要吸引高科技企業到香港開設密集式廠房,確實較為困難。若要吸引在內地的港商重返香港,政府須加大力度方可成事。

  【新方向】東南亞融資活動勢必增加

  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產業鏈「大洗牌」。在此情況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須有更廣闊的視野審視及拓展自己的空間。

  縱然國際宏觀形勢出現變化,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香港擁有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專業人才鼎盛、基建配套設施完善。憑着這些優勢,即使世界產業鏈在未來有所變化,相信香港仍會是全球各地企業的理想集資平台。

  香港金融市場有潛力做得更深更廣。

  陳茂波續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地均出現了不少新的工作、消費以至生活模式,並可能催生出更多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而香港的上市制度正好為它們提供一個合適的集資渠道。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認為,當前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整,為了分散風險,未來內地企業將會加快「走出去」,尤其是走向「一帶一路」國家,估計未來香港與「一帶一路」的融資活動,有望增加。

  「一帶一路」融資需求不少

  面對產業鏈轉移,跨國企業會加強投資東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藉以分散風險。在上述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及銀行業,除了原有的證券及人民幣結算業務外,來自東南亞的融資活動,勢必大幅增加。

  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香港日後應提供更多與美元相關的金融產品,幫助遷往東南亞地區的企業降低使用當地貨幣的風險。李兆波說:「柬埔寨及緬甸皆使用美元交易和結算,香港可趁機提供美元定息和浮息債、美元掉期及美元利率遠期合約,為進駐這些國家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雖然新加坡在地理上位於東南亞諸國中心地帶,但李兆波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可同時進行人民幣及美元融資活動,新加坡則未必可以做到。經濟分析師羅家聰也認同,縱然在過去10年,全球不少產業逐步移至東南亞國家,但由於新加坡始終未能完全吸納相關融資活動,故相信即使今輪全球產業鏈加快向東南亞轉移,新加坡也未必能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各方人士谈应对产业链变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香港專業人才鼎盛、基建配套設施完善,即使世界產業鏈有所變化,香港仍是全球企業的理想集資平台。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

  香港傳統物流業應朝向網上轉型,為行業創造新的需求。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

  應提供更多與美元相關的金融產品,降低搬遷東南亞地區企業使用當地貨幣的風險。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

  香港應保持國際化,依從國際規矩辦事。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

  人工智能(AI)及生物科技(Biotech)企業,將因為全球產業鏈重整而落戶香港。

  新興科技教育協會創會會長洪文正:

  香港的顧問、法律、及會計服務需求,將因為高科技企業把部分工序轉至香港而增加。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兼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

  香港應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做好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蒋璐]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