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周記】大時代與健康牛

2020-07-16
来源:香港商報

  

深圳证券交易所 资料照片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內地與香港股市出於對資本市場管理措施放寬的強烈預期,在槓桿資金的推動下,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俗稱「大時代」或「改革牛」。

  當時內地A股上證綜指從2014年7月大約2000點起步,於2015年6月衝上5100多點高位;同期恒指從大約23000多點起步,於2015年4月底衝上28000多點高位。不過,這輪槓桿資金驅動的大牛市,最後的結局並不美妙,在資金去槓桿的壓力下,上證綜指於2016年1月下旬,最低跌到2600多點的水平,略高於最高位的一半;港股恒指於2016年2月中旬,最低跌到約18500點左右的水平,比高位大約下跌35%。

  去槓桿太遲導致泡沫太大

  A股市場最暗淡的時候,曾出現兩次「熔斷」、第九次IPO暫停,反覆出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奇觀。後來,在全國上下多部門、多機構共同參與救市的努力下,才將A股從流動性枯竭的邊緣拉起,逐步恢復活性。時任證監會主席蕭鋼後來回憶說:「(2015年)1月份就是踩踏式的槓桿融資的一次預演。如果從當時就一直嚴格控制槓桿融資,那我相信,可能6月份股指衝不了那麼高,當然也跌得不會那麼慘。」從2020年7月初開始,上證綜指從接近3000點起步,在7個交易日內,最高見3456.97點,上升約470點,升幅接近16%;同期恒指在4個交易日內,最高見26782.62點,上升約2355點,漲幅接近10%。伴隨着指數急升,A股和港股的成交量也同時放量,股市動力十分強勁,頗有「大時代」重臨的味道。

  檢討本次升市背景與「大時代」時的不同,可以看出:

  「大時代」的背景主要是對資本市場改革紅利的預期,經濟本身仍處於下行通道,舊經濟正在放緩,新經濟未成氣候,槓桿資金雖然積極進入股市,但上市企業的整體業績仍處於減速之中,牛市的基礎不夠牢固。

  本次升市科技、生物醫藥、新經濟明顯成為了升市的火車頭,舊經濟如金融、地產等雖然仍舊普遍表現一般,但新經濟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和體量,足以帶動市場的潮流,形成市場熱點。而且新經濟企業普遍業績都能持續快速增長,即使一時估值偏高,長遠來看,仍可能帶給投資者以合理回報。

  新冠疫情衝擊之下,全球除中國以外的其他主要經濟體,基本都處於經濟嚴重收縮狀態,只有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從中國經濟展望來看,中國經濟將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加速,向好趨勢將一直維持到2021年,企業業績展望也同樣趨於樂觀,支持股市走強。

  美國已沒有好牌制裁中國

  以香港國安法的通過實施為標誌,事實證明美國手中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嚴重打擊中國經濟的好牌。國安法實施以來,到目前為止,美國及其盟友所能施加給中國的反制措施,主要是對於中國相關官員的個人制裁,以及放寬給予香港人的簽證政策等,真正能影響內地與香港經濟的措施欠奉。中美博弈發展到現在的事實證明,過於擔憂美國的制裁措施,可能誇大了中國經濟和股市的負面因素,不利於對市場形成正確判斷。

  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放緩,逼迫全球主要央行都大幅放寬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全球低息、資金氾濫的局面可能維持頗長一段時間。

  基於中國經濟恢復大致順利,其他發達經濟體經濟仍將面對一定困難,美國疫情又在擴大,因此全球範圍內,對資金較具吸引力的主要經濟體首推中國,全球資金有向中國方向流動的迹象。

  經濟展望較為明朗,美國所能製造的麻煩影響趨於下降,新經濟初具規模,內地資金充裕疊加全球資金有流向中國迹象,這些利好因素足以支持一個活躍向上的股市。

  當然,政府很明顯不希望看到一個瘋狂上漲、快速耗盡上漲力量的短命瘋牛,上周末,國家大基金和社保基金宣布減持多家內地上市公司,證監會也集中曝光了一批場外配資平台,可能代表着政府希望壓抑市場的瘋狂炒作,為股市慢牛奠定基礎。

  仍隱藏動蕩風險

  從風險角度看,雖然一般而言美國不會冒着動搖美元根基的風險,用禁止中國金融機構結算美元的手段去打擊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但理論上這個可能性仍然存在,不排除當這個風險發酵到一定程度時會引發金融市場動蕩。

  大體而言,由於此次升市具備不錯的基本因素支持,因此走勢類似2014/15年「大時代」行情的可能性不大,由於政府的人為調控,股市有向慢牛發展的可能,不過,如果中美博弈出現一些極端情況,也有可能造成市場的動蕩。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雨杉]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